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四海唐人街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6)
----  黄光裕“煮酒论富豪”:我非首富/不是资本运作高手 都是专业机构操作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6&id=718)

--  作者:guog
--  发布时间:2004/11/22 10:38:19

--  黄光裕“煮酒论富豪”:我非首富/不是资本运作高手 都是专业机构操作
黄光裕“煮酒论富豪”:我非首富 

     “左手握右手,什么感觉都没有!对于首富的称号我真的没有太多的感觉,我的财富就是这些,不会因为有了这个称号就更多,也不会变少!”北京青年报报道,接受记者采访时,黄光裕用这样一种近乎冷漠的态度评价自己的“首富”感觉。他说,“中国最有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只是我的公司上市了,统计数据都是透明的!”他甚至质疑这些财富榜统计数字的准确性——“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呢?”

  获得首富称号之后,黄光裕的态度一直这样冷淡,与传说中他在家电业内、生意场上咄咄逼人的形象完全不同,甚至这种过分的谦逊反而显出有些目无一切的霸气。不过联想到一年前国美第一次把电器店开到香港时,记者采访他对财富排行榜看法时的回答,应该说黄光裕现在对待财富榜的这种平常心或许是他的真性格,而不是一种姿态——当时他就淡然地说,“我并不关心谁上榜了,这与我的关系不大!”那时,他仅排名27位,还远不在榜单前列。

  对于年仅35岁,16岁就离开学校闯荡社会,依靠小本起家,在一个少有泡沫的传统流通行业中创下首富名分的黄光裕来说,他的言谈举止还是透着兴奋,尽管他自己说这种兴奋不是因为“首富”,而是来自自己的这份工作。

  -当年创业时真的没多想只是要混出个样来

  “1985年,年仅16岁初中都没毕业的汕头少年黄光裕,跟随他20岁的哥哥黄俊钦,身揣4000元钱北上内蒙古做生意。半年后,两兄弟转战北京,在北京一条小街盘下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最初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当时那个小店的名称就是国美……”这段发家史,近来几乎每家媒体在写黄光裕时都以此展开。

  但当初他为什么会选择家电行业,黄光裕说,“1985年我16岁时离开了学校,正式开始了在社会闯荡的生涯。你们都是学完了才出校门的,我是学不会了就出来了。1986年,我在北京呆了一年,搞一些推销,主要是一些广东货。1987年1月1日开始接手国美做家电。之所以选择做家电,因为当时家电还是卖方市场,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我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他说,那时候真的没多想,只是觉得不混出个样来,无颜见江东父老。

  黄光裕说,当时有“逼”的成分,因为那时的商业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作为一家个体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当时他想出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薄利多销。一直到今天,国美从一家小门店做成了在全国各地拥有百多间卖场的集团时,甚至把业务扩展到房地产、音像发行领域后,薄利多销仍然是国美每一步发展的核心目标。1990年,国美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脱离中间商,直接与厂家签合同,进一步压缩中间环节的成本。这种模式直到今天仍被商业零售企业视为最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手段。

  家电业是中国当今最开放、竞争最激烈、最市场化的一个行业,而黄光裕恰置身其中。应该说,他同时也是推动这一行业更开放、竞争更激烈、更具市场化的重要一分子。然而,作为直接与厂家谈判的开拓者,如今黄光裕在家电业界也成了“最可怕”的人之一。

  不是国美压低了生产商的价格 竞争中只有优胜劣汰

  很多人称黄光裕带出的国美是“价格杀手”,黄光裕对此不置可否,“既然竞争在所难免,那么只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他并不认为是他压低了生产商的价格。“十几年前听人说外国的电器坏了都不值得去修,因为便宜,我要做的就是让中国老百姓也买到价格很低的电器。”黄光裕说他给中国家电业带来的肯定是正面影响,加速他们进步或者淘汰。“厂家利润少,不是国美造成,而是企业的竞争力在下降。为什么有核心技术能力、有品牌、有优质服务体系的企业不怕竞争。你不能说,我付出了,我就要有所回报,那就没有能人和平凡人之说了。”黄光裕说他追求的是大家利润应该越来越合理,让企业通过提高核心能力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不管商家还是厂家都是这样。他举例说,现在厂家机构跟商家机构就不是很配套,造成很多资源错位,总部谈一轮,到几十个分部还要谈,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都是一种浪费,这种浪费必然造成供货价提高,最终要涨在消费者身上。

  最后他强调,为顾客提供最低的价格、最好的产品,将是国美永远不变的宗旨。

  厂商间争端不在于利润分配 而在于双方是否相互信任

  由于利润分配引发的家电销售商与生产商之间争端几乎伴随着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全过程。“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咄咄逼人的人,至少现在还不是!”黄光裕在业界有许多传言,其中最多的是他在与家电厂家的较量中颇具手段,这种传言多是从与他打过交道的厂家那里传出来的。

  对此,黄光裕有自己对厂商关系的独到见解。今年年初,黄光裕突然以极高的规格广邀各界家电企业的头面人物聚首北京,举办了一次以“商者无域,相融共生”为主题的沟通会议。

  “商者无域,相融共生”这种感性色彩颇浓的语句一度让人很难相信是黄光裕所推崇的理念。其实,黄光裕对厂商关系的看法很明确,他认为厂商之间争端的根本不在于利润分配,而是在于双方是否相互信任。“商家与厂家都在选择最佳的伙伴进行合作,大家有各自的利益,最终的目的是在消费者身上实现彼此的经营战略”。

  黄光裕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家找不到一种更好的合作切入点。而假如大家永远处于一种互相利用、互相猜忌的状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国美不跟我做,我跟大中做,大中不跟我做,我再找国美做,都不跟我做,我跪下来求大家做,然后我再想办法报复’,这就是恶性竞争循环。厂家和商家,应该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求得进一步发展。”

  “其实,厂家与商家谁也离不了谁,不是谁想把谁打趴下的问题。你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能平衡你的对手,你给我越大的信任,我就给你越大的信任,你能为我付出,我就带着头扶持你的品牌,这就是做事的规律。”他说,“求同存异,是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前提下,有些问题现在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但有共同的地方,就先要起步去做,最重要还是付诸实际的行动。厂商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的互信、更多忠诚度,减少排斥和不信任。”

  在黄光裕设计的这种厂商关系中,首先是商家通过自己的品牌推荐所售商品的厂家企业,帮它树立品牌,让它规模化,厂家从而获得该获得的利润。“现在家电业的利润,就是偶尔挣到点利润,其实厂商双方可以共同合作的是‘品牌加规模’,消费者所需要的也是有品牌的产品、信得过的产品。”他认为,商家和厂家之间,应通过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共享来节省成本,加强真诚度,整合彼此之间的关系。

  我不是资本运作高手 那都是专业机构的操作

  与2003年的18亿资产相比,2004年黄光裕的财富一下子增加了87亿元,而2003年全年国美的总销售额不过177.9亿元。可以说,黄光裕的财富巨增中,很大功劳要归于股市。因此对于“首富”的称号,黄光裕有自己的想法,他并不反对人们说他是“账面富翁”。他还说过一段颇具意味的话,“确切地说,这105亿元还不能叫作财富,原因是它根本不可能变现。你想,这105亿元一旦兑现,就意味着公司的控制权落在了别人的手上。那时,我是有了财富,但是事业完全没有了。这怎么行呢?”

  其实黄光裕很早就筹划让国美上市,国内国外都尝试过,但道路并不顺畅。直到今年,他才利用“左手倒右手”的借壳方式实现了国美电器在香港上市。很多人认为这招实在是高明,不过黄光裕不承认自己是资本运作的高手,甚至坦言这都是专业公司的运作。而他自己对企业上市的意义颇为轻描淡写,“我希望公司上市能对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更高,让企业过去的随意性和一些不规范被打破。同时对行业竞争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对经营方式也会有一定影响。”仅此而已。他甚至还感叹,“公司上市了,我的利润都让投资者赚走了!”

  应该说黄光裕是个十分注重权力的人,十分顾及在自己一手创建起的国美中的位置。上市前,国美电器为黄光裕个人100%拥有,企业上市后,他对国美电器的股权比例才略有下降,但仍占绝大部分,而且国美高层没有一人持股。在这点上,他的同行苏宁电器的掌门人张近东则大不一样———苏宁电器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后,张近东拥有的股权已稀释到40%左右,公司几位高管都拥有数量不等的股权。不过,黄光裕也表示高层持股是企业长远发展策略中的重要一步,他们也正在讨论国美高层的持股方案。不过他表示决不放弃绝对控股地位,“只要在51%以上,持股比重的变化就不很重要”。


  资料:
  黄光裕,35岁,生于广东汕头,大专学历。主要公司:鹏润集团、国美电器;拥有上市公司:国美电器
(原作者:张钦)
     2004年11月22日 08:55  中新网11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