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四海唐人街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6)
----  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由来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6&id=517)

--  作者:南方客
--  发布时间:2004/10/2 0:07:34

--  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由来
探访天安门毛主席像作者  画幅主席像上下几千次
 
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由来
  9月27日晚8时30分,一幅新的毛主席画像被吊车挂上了天安门城楼上。新画像看上去比旧画像颜色要深。因为经过风吹日晒,旧画像有些褪色。也正因为如此,每一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都要换新的。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城楼巨幅毛主席像经历了周令钊、张振仕、王国栋以及葛小光四代画家之手。另有葛小光同门师弟刘扬(1979年天安门毛主席像由其绘制)。其中王国栋从1964年至1976年主画。葛小光从1977年至今主画。

  为了少跑路望远镜倒过来用

  天安门上挂的毛主席像,长6米宽5米,是典型的大画。

  画大画与一般作品完全不同,因为作画时看不到作品的全貌,只能是人物肖像的某个局部。“一个鼻孔有脸盆大小,整个鼻子要两手伸展开才能抱拢,没画过的根本画不成。”刘扬说。更多的是凭经验和感觉,而经验和感觉需要在反复修改和磨练中才能获得。

  刘扬告诉记者,在作画过程中,要不断从梯子上下来,跑到二十米外看效果。为此,在远处总放一把椅子预备着。画一幅画要跑成百上千次,“感觉就是在跑来跑去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在刘扬向王国栋学画肖像时,班里有一件特别的“宝贝”——德国制造的8倍望远镜。

  “别人是大头朝外看,我们大头朝内。”刘扬笑着说,“望远镜是倒过来用,这样每次可以少跑一段距离。”

  除了望远镜之外,班上10名学员每个人还有一个缩小镜。它是由放大镜厂特地为学员们定做的。

  葛小光现在已经用升降梯替代了从前的木梯,画每一幅画时,都是一整天一整天呆在画室,每描几下之后就要走下升降梯,站在地上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片刻,再登上升降梯画几笔,然后再下来看看,如此循环往复。

  葛小光说,站在上面看与站在地面上看感觉不一样,必须远看,才能发现问题。有时候为了看远观效果,索性打开画室的大门,走出二三十米,回过头来左看右看,有时还得蹲下身子仰视。

  大画是否成功要看多长时间不补彩

  上上下下很累人,“能不能一个人看着,一个人画?或者合作画?”

  “根本不成!一幅画只能由一个人主笔。”

  记者出了一个馊主意,被刘扬一棒子打死。

  刘扬说,每个人的色彩感觉完全不同。“可以有人在旁边提建议,打下手,但是绝对不可能两个人画。”

  人物的表情和神态是最难画的。刘扬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表情。他们所参照的人物照片是“没有修版后的照片”。

  王国栋认为,最难掌握的是上色的轻重。“在户外风吹日晒,很容易褪色。如何把握色彩的浓重,不同画家差异很大。”王老说,评价一幅大画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是看挂在户外多长时间不用补彩。

  “我不太习惯看彩色照片画像,容易受干扰。”葛小光说,看彩照画像,在着色时容易不自觉地跟着照片跑,而且彩照毕竟不如自己画的色彩丰富,照片只能作为参考,照搬不行,还是得依靠掌握的素描、色彩等方面的技巧进一步发挥。

  葛小光说,画人物肖像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人物的外形各有不同,千人千面,但只要掌握了画肖像的规律,抓住人物的内轮廓,即五官特征,像就好画了。葛小光感觉,画肖像的人都有一种职业病,看人习惯于发现人物相貌特征,非常注意抓住其与众不同之处。除了画毛主席像之外,1977年以后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上展示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孙中山的巨幅肖像也都出自葛小光之手。

  今年主席画像衣服添皱褶表情更亲和

  每年9月前,总能在天安门城楼后面的画室内找到葛小光。近百平方米的画室内弥漫着浓郁的油彩的特殊气味儿。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时,由于增加了其他任务,葛小光画毛主席像的时间很紧张,只画了两遍,仅用了10天时间。葛小光说,如果时间充裕,多画几遍效果会更好,既可体现颜色的厚重,又可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深度。今年的毛主席巨幅画像从9月初开始画,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创作完毕。对此,葛小光归于27年不断的积累。

  因为每次创作时都有一些新创意和新想法,所以每年的毛主席像在细微处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今年的毛主席像头部稍微大一些,表情更为亲和,肩膀处添加了自然皱褶。”葛小光在9月27日换新画像时说。

  刘扬告诉记者,他最初学画大肖像画时,完成一幅需要近3个月时间。随着经验不断积累,他现在创作一幅大画快时只需用1天半时间。

  全国范围内能画伟人像的只有三四人

  对于普通大小的画纸来说,画家对画作的整体把握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但是由于画纸大小的变化,许多规律也有所不同。“这种挑战是与其他油画作品不同的,而画好之后的感觉也完全不同。”刘扬讲,画有多大,成就感就有多大。画完一幅巨幅伟人像,心情格外舒畅。成就感远远超过一幅普通大小的画。

  无论是王国栋,还是葛小光、刘扬,都为能画伟人像感到自豪。

  记者了解到,全国范围内,能画这种画的人寥寥无几。据刘扬说,现在全国有画大画经验、画得好的不过三四人。葛小光和他是第四代。就这第四代人来讲,在上世纪70年代只培养了不过十一二位,而现在继续画画的只有两三位。

  “画伟人巨像,是一辈子的美好记忆。”刘扬说,那种自豪感是别人可以理解却无法感受到的。现在,刘扬正在画毛主席各时期的典型画像。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于祥明


  天安门城楼正中悬挂的毛主席巨幅画像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开国典礼筹委会。大典筹委会决定悬挂毛泽东主席像。此工作交给了当时的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真正落实工作的是宣传部所属的文工团舞美队(即现在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具体画毛主席画像的任务落在了由徐悲鸿任院长的国立艺专(解放后与华北大学艺术系合并,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的讲师、画家周令钊身上。

  前三代画家

  接到任务的湖南平江籍画家周令钊在天安门城楼东山墙下完成了这第一幅画像。画像上的毛主席头戴八角帽。

  一年过后,在国庆1周年典礼前夕,中央决定毛主席画像要脱下戎装,以新的形象展现在人民面前。这时中央有关领导从全国美术院校召集了30多人进京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袖像。画家张振仕所画的毛主席像被各方认可。

  从那时起张振仕和学生金石担任了11年主席像的绘制工作。张老画的毛主席像从1950年一直沿用到60年代中期。

  1964年,王国栋开始接受毛主席像绘制任务,一画就是12年。

    北京晨报 2004年09月30日 


--  作者:南方客
--  发布时间:2004/10/2 0:20:26

--  北京人头骨化石首次露面
北京人头骨化石首次露面 不排除失踪头骨在日本
2004-10-2

  北京信报讯 (记者王健)昨天,一片价值450万元、手掌心大小、黄褐色的北京人头盖骨枕骨化石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展出。有关专家呼吁,应由政府组织系统寻找抗战期间失踪的5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并设立专项寻找基金。

  昨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数名手持冲锋枪的房山公安分局防爆队队员的严密监视下,北京人头盖骨枕骨化石从中科院安然运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被安放在防弹玻璃罩中展出,这次展出将持续到10月14日。

  记者看到,这片头骨有手掌心大小、黄褐色、上面布满沧桑的斑点。据悉,这片头骨是1966年5月4日发现的,之后一直保存在中科院,曾在日本展览,但在国内是首次展出。这片枕骨与2003年9月曾在这里展出过的头盖骨额骨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而且曾经属于同一个人体。据了解,平安保险公司为这块头骨承保了450万元的保险。

  专家说法:不排除失踪头盖骨被日方保存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博士说,从1929年到1936年,周口店的猿人洞中,一共发现了5个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骨化石,但这些化石在抗战期间全部失踪。

  高星说,现在具体的寻找工作仅限于科研机构、民间团体和科学家个人,缺乏政府部门有组织地寻找。如果能够设立专项寻找基金,对于最终找到北京人头盖骨将有很大帮助。高星表示,不排除头盖骨现今被日本学术机构保存的可能性。
    北京信报 2004-10-1
 


--  作者:seastone89
--  发布时间:2004/11/12 21:30:23

--  
原来每年都画得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