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四海唐人街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6)
----  台北业者:毛泽东语录热销出乎我的意料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6&id=2959)

--  作者:hongyan
--  发布时间:2005/10/5 17:19:21

--  台北业者:毛泽东语录热销出乎我的意料
台北出版业者:《毛泽东语录》热销出乎我的意料
2005年10月05日 

 
         十月初,台北出版业者杨一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展示其新近出版的《毛泽东语录》,他表示,本以为出版此书只是“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中新社台北十月四日电(记者 赵江涛 邢利宇)杨一峰出身电影导演专业,在台北投身于出版业只有三年时间。最近他所领导的公司在岛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很受关注的事情,就是出版《毛泽东语录》,而且一版再版,现在已经出到了第四版。这样的业绩连他自己都诧异:“本以为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杨一峰是个有出版理想的人。他说:我出版像《毛泽东语录》这样的书,就是要填补学术“拼图”上的空缺。他认为《毛泽东语录》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且不论它在政治上的影响,就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智慧对做好企业管理就很有帮助。他还举例说,“甚至毛主席还在书中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开好会”。

        杨一峰说,《毛泽东语录》在台湾热销,且不论读者是以何种态度和角度来看这本书,至少反映了读者的兴趣和市场的需求,也许是社会大众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总之,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他表示,东观文化公司在《毛泽东语录》之后将会有后续,比如对此书的解读、导读等,其它也还会陆续出版一些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品,目前这些工作正在筹备。他认为这对那些想要去大陆发展的台商或民众来说会有所帮助。

        杨一峰的公司在岛内出版界来说是个小公司,但是小有小的经营之道。作为公司的领军人物,杨一峰坚持走“小众化精致路线”,他鼓励作者们把创作向极致处理,要求美学上的完整,希望通过自己出版的产品能跟精英读者们进行互动,他喜欢这种感觉。他坚决反对为追求发行量而丧失了对内容的追求。他的通路商“诚品书店”也对他的出版理念很支持。

      就这样,杨一峰成了一个能够把理想和经营兼顾得很好的文化产业商人,这很有趣。

       杨一峰很想将这种“稍微精致一点好不好”的出版理念带到大陆,他说:“大陆的精英读者人群数量庞大,这种市场容量有利于“小众化精致路线”的施行,但是大陆的同行们似乎多数对我的这种进行市场区隔的想法并不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在用成本和收益的思路来进行判断、用大量发行的方式在想这些事情,而我也无法容忍因纸质、印刷等投入不够降低了书的品质,这是我想要到大陆发行简体字版本的最大障碍。”

       杨一峰认为,出版业是要拿自己策划出版的产品去影响别人的,这就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对自己要负得起责任。(完)

       中新网 10.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5 17:21:25编辑过]

--  作者:hongyan
--  发布时间:2005/10/5 17:21:04

--  
台北出版业者杨一峰展示其新近出版的 毛泽东语录


--  作者:hairen
--  发布时间:2005/10/6 22:19:42

--  台出版业者:盼与大陆年轻人的合作
台北出版业访谈之四:“盼与大陆年轻人的合作” 
2005年10月06日 10:44
 
   ——访台湾文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苏建文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赵江涛

  台北“上海书展”开展期间,我们巧遇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他在五天内来了三回,买了五十多本书,语言类、文艺类、宗教类等等,内容广泛。什么职业的人会对各种书籍如此热衷?回答为,业内人士。这位老先生的身份是台湾文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名叫苏建文。

  与苏先生谈天时,我们了解到,有二十几年历史的文桥出版社规模不是很大,应该算是台湾上千家出版社中的中小企业。从其专门经营英、法、德、日、西班牙等六种外文工具书来说,算是比较有特色的一家出版社。

  但是随着近几年岛内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文桥出版社也面临转型。聊起岛内出版业的现状,苏建文直言,“有一些出版社是幸运,有一些是打肿脸充胖子。岛内市场这么小,出版社又这么多,很难做的啦。”

  步入出版业是缘于苏建文对岛内外语市场的看好。在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德国著名成衣业厂商台湾分公司工作十五年后,苏建文发现,随着台湾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语成为社会的需要。于是改行,专作外语双语工具书出版。

  一直强调自己是“出版人”不是“出版商”的苏建文,对自己的工作极其认真。他认为出版人就是认真作书的人,出版商就是“卖书的”。看到我们疑惑的目光,苏建文随手拿起一本字典翻到中缝的书线说,他的出版社出的词典中间的用线都是德国原产,书胶来自英国,“我作的词典用到孙子,都不会掉页。”

  小中见大,苏建文说,一本书从企划、插图、翻译、选纸、……他无一不是认认真真作的。几年前,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苏先生又将目光投向了汉语外教市场。“我要作的,不是把母语是汉语的人用的汉语工具书推出去,而是要母语不是汉语的人来编写适合他们学习汉语的书。”他特别强调。

  由于种种因素,苏建文的想法没有成行。而在他看来,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宁愿花三百元新台币去吃比萨饼,也不愿意买工具书来精进自己的外语水平。失望之余,罢了外语工具书的出版,只陆续将库存的处理掉。出版社转型的问题也摆到了他的面前。

  新闻报道中,上海书展集上海四十余家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近六千种新书赴台展出的消息引起了苏建文的注意。他细细地搜寻,希望能通过此次书展了解上海出版社的情况,有机会和大陆的年轻人合作,“他们出选题、企划,我出经验,合作前景应该是很好啦。”养生、保健、食品、禅修……领域书籍的出版都在苏建文的眼界内。

  采访最后,苏建文说,有时间,他还打算到北京、上海住一段,进一步寻找与大陆出版业年轻人合作的机会。(完)
 
      中新社 10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