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四海唐人街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6)
----  醉侃四大名著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6&id=2274)

--  作者:fanny
--  发布时间:2005/8/12 9:37:09

--  醉侃四大名著
醉侃四大名著
 

 作者:懒虫乐乐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着是明清小说的颠峰之作,每部小说中涉及酒的内容数不胜数。史料记载,名著的作者们都贪杯,孰真孰假无需考究。重要的是他们给后人留下不少精彩的酒段子。
  
   先说《西游记》,这是一部相对少沾酒的名着,可能这与佛家戒律有关。但在其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中,酒醉的大圣率性而为,大闹天宫,把整个天庭搅乱得像一锅粥。猴王的秉性表露无遗。内敛于大圣心中的正气和反判精神终于被上界的玉液琼浆完全激发出来。这一回,大圣“诳骗赤脚仙,回身赴瑶池。变出瞌睡虫,放倒运酒仙。自个开怀饮,带醉胡乱撞。误闯兜率宫,偷吃老君丹。酒醒惹大祸,潜逃花果山。不忘老朋友,再偷仙酒回。及至后来,大圣“东窗事发”,玉帝调遣十万天兵下凡擒猴,从而引发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读罢,感觉就如烈酒灌胸后策马飞奔,纵情放歌那般豪迈。我的心情一直围绕大圣的举动起伏跌宕,开始责备大圣做事过分、胡闹顽皮,随后则认为他可爱、勇敢。最后大圣被围花果山时我竟不自觉为他的命运担忧,同时也佩服大圣,为他击节喝彩。
   我想,大圣喝酒喝出了真性情。美术片《大闹天宫》把猴王酒醉的鲜活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经典,难怪我百看此片不厌。
   后来,猴王出家,法号悟空。重任在肩的他再没痛饮佳酿,故事也就由高潮滑向平淡。要我说,悟空喝醉酒时才堪称“美猴王”,大闹天宫一章才是《西游记》的华彩。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过是《水浒传》中那群血性男儿的家常便饭。《水浒传》中酒味弥漫,可以设想,已经少了脂粉味的《水浒传》如果不再兑些酒,水浒中的那帮男人真要去自杀了。以酒会友、贪杯误事、借酒发挥、酒后闯祸的细节和段子比比皆是:像三碗不过江、醉打蒋门神、智取生辰纲都是有名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宋江很少喝酒,一但放饮,总出乱子。第三十八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就是一例。浔阳楼上,宋江倚栏独斟,一杯两盏,愁绪上涌。这位郓城学吏,总惦记他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但现下却被刺配江州,和一群草莽弟兄混,不觉感恨伤怀。借着酒兴,这位失意的“老大”于浔阳楼上涂鸦。他自比荒郊猛虎,无法出人头地的压抑心情溢于言表。意犹未尽之际,宋江酒性大发,题诗四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牢骚发泄后还题名壁上,带醉而归。后来宋江遭小人诬告题反诗,身陷江州大牢。那顿酒饭不仅让他吃足苦头,还连累了好友戴宗。幸亏他的梁山同胞大闹江州,勇劫法场,才捡回一条命。从此,宋江只好勉为其难地当起了山大王。真所谓,“蓝桥美酒十数杯,害得公明险丧命”。
  
   《三国演义》里头的酒更多勾兑了血腥、欺诈、勾心斗角、杀伐。《三国》中的酒是罚酒多于敬酒,酒里不是有毒,就是暗藏杀机,每次酒杯子一摔总有人人头落地。像关云长出战前热好的庆功酒还没冷却,华雄就已身首异处。像曹丞相赤壁船头对酒当歌之际,杨馥一句忠言就招来杀身之祸。《三国》里的酒总饮得人心惊肉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两位未来的政敌──曹操和刘备竟在青梅成熟时节喝起了酒。刘备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多疑的曹操邀刘备共饮,欲观其心。酒至半酣,操借故问备谁是当世英雄。刘备东拉西扯,乱点鸳鸯。曹操单刀直入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手中匙盏惊落。适逢惊雷爆响,推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一问一答间两人心机算尽。足见酒桌之上险恶深藏。两巨头这个回合的较量,玄德借助运气逃过一难。
  
   与《三国演义》不同,《红楼梦》里是敬酒多于罚酒。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多出自知书达礼的宫宦世家,他们饮宴当然中矩中矩,讲求雅兴。文人雅士饮酒自然以行令作乐,其模式有对诗、对对联、猜谜等。书中酒令情趣盎然。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家的酒宴上,宝玉独出心裁地拟出一个新鲜酒令:“如今要说出悲、愁、喜、乐四个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缘故。说完了,饮门杯(各人用的酒杯)。酒面上(即饮完酒后)要席上生风(就眼前的东西即兴说出)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除了薛蟠外,席上众人均能出口成章。虽然言辞多为淫腔滥调,无实际意义,但也各自切合不同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和教养。作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与上层阶级生活联系着的都市中淫靡逸乐的社会习俗,仔细玩味,这些曲令还隐喻了书中多数人物后期的命运──“悲”和“愁”的结局。“喜”与“乐”犹如昙花一现。
   倒是薛蟠的酒令与众不同,满口污言秽语,相当搞笑。字字句句皆伏笔,这才是作者高明之处。即便宝玉唱的《红豆曲》中也可依稀辨出情人黛玉的倩影。《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中鸳鸯开出的酒令就更复杂难懂了,不过,“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违者受罚”的平等理念却深为人们所接受。即便现下,也是如此。
  
   酒在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中好比一位隐姓埋名的主角。它既能为小说增添乐趣,也能“兴风作浪”,给情节推波助澜。如果没有作者们笔下的“好酒”,四大名着就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来源:天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