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人文博览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5)
----  旅途中的文化乡愁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5&id=201)

--  作者:yuning
--  发布时间:2004/7/5 14:41:44

--  旅途中的文化乡愁
旅途中的文化乡愁

2004年7月1日 12:20

  刘文起散文记游、写人、叙事,全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感触、真思想。从国内到国外,从传统到现代,在他的处处屐痕中,我们看到作者在抚今、在追昔,身在游历心亦在游历。读他的散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留住生命尊严的殷切之情,而且也能见出他不甘平庸的主体人格。与时下风行的小女人散文、心灵散文抒发私人化的小感触、小情绪相比,刘文起追求的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超越以及散文文体自身的舒展不拘。虽然他也写旅途见闻、也写遗风流韵,但绝不是所谓行者散文的文化快餐,而是一次与历史、与生命的近距离交流与对话。
  
  刘文起是一位报人,又是一位作家,每天都在与原生态的生活事实打交道,免不了要抒发一些家国之思、人生之慨。也许是工作性质使然,抑或是出于对文化遗存的喜爱,从他已出版的四部散文集来看,几乎是篇篇皆有“历史”,集集都有“山水”。前者是他打捞不尽的思想宝库,后者是值得他一生对话的“客观对应物”。他以人文学者的眼光透视山水,将对历史的反思转化为对脚下山水的深情注视。因为注视,所以对山水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所以能与山川风物融于一体。他走云南,观雨中傣寨,读大理石碑;过兰州,追忆酒泉旧事,寻找黄河文化踪迹;经内蒙,瞻仰昭君墓,看内蒙古的脸;其他去海南记想、泉州读古、武昌品鱼、挪威看议会、俄罗斯参观托尔斯泰故居等,都强调通过对自然景观、山川风物的静观与反思,生成作品的思想内蕴和诗意情调。
  
  读刘文起散文,时时有一种寻找家园、回归家园的感觉。他的旅途行踪、他的情思所寄都离不开一个“家”字。《语言的风景》中,他描绘千姿百态的语言之家;《张家界听歌》、《桃花源记》中,他把湘西风情安置在民歌的家里;《萧红故居》中,他写“张家大院”是萧红一生永远的痛,她一生都在逃避,从东北到香港,从西南到东瀛,漂泊整个中国半个世界,到最后能逃出她的命运、那座叫萧红故居的张家大院的院墙么?《海参威》中,他说自己耳边老是回响着邓小平讲香港的那句话:“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是啊,如果说家庭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话,家园则是比家庭更为具体的物质形式,它带给我们的是强烈的归属感和稳定感。它不仅安居着我们的个体生命,而且安适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面对世俗的诱惑,人们纷纷逃离家园,选择了流浪和漂泊,但是,现代化进程在给人们带来丰盈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让人们一再体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失落感。于是,一面是出走,一面是缅怀,走得义无返顾,怀恋得一往情深。正是出于一种寻找的愿望,刘文起带着感恩的心情上路,怀着淡然的心情归来。在人生的旅程上,他发现了欲望、奢求的不安,也洞悉了精神、灵魂的超越。每到一处,他都在细心的打捞历史遗存,搜索其附着的人文内涵,从中生成几份心的宁静,爱的纯美。
  
  散文家周涛曾说,散文“散的意思就是自由,散文的意思就是自由文,自由是散文的生命”。刘文起以一种行走的方式,实践了这一“自由散文”理念,尽管走的沉重,写的认真,但丝毫没有艰涩掉书袋之嫌。他的散文平易畅达,古往今来,凡是为“我”所用、为“文”所需者,皆行诸笔端,文风洗练,思虑深远。读他的散文,就像跟随作者进行一次精神的漫游,莫斯科风雪的晶莹、美国的忧郁、日本的气息、丝路驼铃的回声、黄果观瀑的惬意、金乡卫的烟尘、尚湖的等待……纷至沓来,让你在留恋自然美景之时,感受到心的呼号、家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