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市场巷议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4)
----  长三角投资竞争力不如华北?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4&id=381)

--  作者:小江
--  发布时间:2004/9/1 23:37:03

--  长三角投资竞争力不如华北?
长三角投资竞争力不如华北?
  8月27日,台湾知名工商团体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发布了“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结果。这是它连续5年来发布的第5份报告,前几次报告都曾引起过较大反响,常被一些台商视作观察祖国大陆各地区投资环境的一种参考。

  最新公布的这份调查报告认为,在整体投资环境上,华东地区继续像前几年一样,获得台商好评,仍是他们的“最爱”。但是,在整体竞争力上,被调查台商认为,华北地区已经超过了华东地区——这也是“首次”。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分居第三、第四位。据此,主持并发布该调查的一些台湾学者认为,从此次调查结果与台商实际在大陆布局的情况来看,已经出现北移。

  台资北移,使人联想起两三年前在珠三角地区同样发生的“北移东扩”。现在的长三角是否在重演珠三角当年的一幕?怎么看这些现象?记者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外国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李小钢。

  对长三角而言,台资北移不是坏事

  台资北移,恰恰反映出了长三角区域外资开始梯度转移的趋势

  吴  焰:你认为这份调查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如何?

  李小钢:我没有看过具体调查内容。但是,台商得出的这一结论,包括认为华北地区的竞争力超过华东地区,在我看来,很正常,也符合实际。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的外资便出现了由南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转移和扩散的趋势。珠三角承接了第一轮引资高潮,之后是长三角备受青睐,北部沿海地区也不弱。外资为什么北上?因为外资企业的技术档次提高了,对管理技术人员以及配套产业的要求相应提高,而南部沿海地区恰恰由于开放步入成熟期,土地、劳动力的生产成本上升,不能满足其投资回报的需要,再加上华东、华北地区所拥有的市场辐射能力,以及一些地方的优惠政策,从而决定了外资的流向。

  在这种流向特点中,台资无疑是最为强劲的一个板块。这与台商在祖国内地投资领域多为代工、产品更重低成本有直接关系。低成本无非体现在三大块,一是土地,二是劳动力,三是地方政府给予的减免税。从长三角地区看,其开放度与成熟度相当高,前几年为了争夺一个大项目,一些地方恶性竞争、竞相优惠,甚至出现“零租地”的场面,现在不大敢了。政府减免税也在逐渐消失。而从劳动力看,这一区域用工条件越来越规范,劳动力成本也相应较高,这都势必会缩小那些附加值低的企业的盈利空间。相对来说,开放度还不够高的灰色地带,最可能成为对成本格外看重的外资的“下一个选择”。

  吴  焰:我搜集到一些资料,正好可以佐证你的看法。2003年,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东部沿海省市合计吸收台资29.3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7%。中西部内陆省市合计吸收台资4.5亿美元,占总额的13.3%。2003年,台商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其中对珠三角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0.2%,长三角同比下降2.4%。

  李小钢:我特别想提请注意的是,电电工会的被调查对象是从事电机电子行业的台商。前面我说“符合实际”,指的是符合这类企业在内地的移动情况,但它无法代表整个外资的移动走势。我们的研究也没有迹象显示,外资,尤其是代表附加值更高的欧美巨资,开始从长三角区域抽走。而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以为台资的北移,恰恰反映出了长三角区域里外资开始梯度转移的趋势。对长三角而言,这倒是一个好现象。长三角不会步珠三角后尘

  一些跨国企业把生产基地迁出上海,不是坏事,关键看是否有更高级别的资本进入发展

  吴  焰:那怎么评价前两年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北移现象?当时,珠三角地区的招商引资走入低谷,其投资环境也在很大范围内引起热烈讨论。而现在,面对情况相似的长三角地区,为什么你不忧反喜?

  李小钢:其实珠三角的引资势头现在依然很强劲,当初也根本不必为此担心。但我以为,长三角不会是第二个珠三角,两个区域的产业能级不同。

  珠三角当时的外商投资企业多半做配套产品,产业能级不强,当资本转移出去后,后续产业跟不上,因而在一些地区也确曾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但这一幕在长三角应该不会重演。目前来华投资的最优秀的外资以及内资,都大量集中在此,其产业附加值相当高。一部分台资北移西进后,它所腾出的空间,正好可以给另一些更适合这一区域条件的企业。

  所以,我也不同意那种简单认为“资本外移就表示竞争力不强”的判断。优势是相对的,看对哪一类产业而言。如果是比较依赖低成本的企业,商务成本越来越高的长三角,可能是越来越没有什么优势。不过,这一区域所拥有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人才科技、要素市场,对跨国公司而言,就可能是最值得选择的优势。

  吴  焰:你怎么看最近一些著名企业告别上海到周边地区发展的事情呢?

  李小钢:这里也有一个误区,以为著名企业就意味着其所有产品都具有较强竞争力,具有高附加值。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注意到,那些告别上海的跨国企业,只是把某个产品的生产基地转移,总部依然留在上海。就像上海通用把赛欧制造车间迁至烟台一样。接下来,我预计,还会出现大公司把它的一个或两个产品制造基地转移出去的现象,这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看转移出去后,又是什么资本进来发展,发展什么。新的产业转移可能来临

  如何抓住这轮机遇,值得长三角及其他区域重视

  吴  焰:据你观察,现在长三角的投资环境还有哪些值得改善的地方?

  李小钢:与其他任何区域一样,长三角也必须面临“拿什么来吸引外资”、“靠什么来竞争”的问题。目前,各地引资大战中的明争暗斗还有,有时不惜以牺牲大局利益来招商引资。这是不足取的。我以为,长三角应该从整体来考虑改善投资环境,而不是自顾自。应该承认,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的成绩,固然与当地共同努力有关,但也还是靠“离上海很近”、“离杭州很近”这样的宣传语来获得外商的注意。这就说明,只有上海有吸引力,长三角整体有吸引力,才可能引来更多的外资。

  不过,总体来说,长三角地区无论是竞争力还是投资环境,都会有可持续的优势。我对此很乐观。

  吴  焰:你现在的关注点在哪里呢?

  李小钢:这段时间,我们正在关注能源紧缺以后对外资在全球布局的影响。初步判断是,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紧缺,发达国家可能会把能耗大的一些产业和企业,如钢铁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这对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当然,它可能也会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甚至是难题。我们特别想提醒各地关注外资的连带效应与协同效应,思考让本地的产业如何进入到产业配套圈里,从而做好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


--  作者:hairen
--  发布时间:2004/9/4 20:12:29

--  
  台商的鼻子是很尖的 注意他们讲的

在整体竞争力上,被调查台商认为,华北地区已经超过了华东地区——这也是首次

主持发布该调查的一些台湾学者认为,从此次调查结果与台商实际在大陆布局的情况来看,已经出现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