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市场巷议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4)
----  中青报新考评办法激起报人强烈反弹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4&id=2323)

--  作者:南方客
--  发布时间:2005/8/17 9:06:23

--  中青报新考评办法激起报人强烈反弹

《中青报》新考评办法激起报人强烈反弹 反对将报纸“奴婢化”

● 叶鹏飞(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中国新闻自由空间逐渐趋向紧缩,报人与官员之间依然在为新闻自由进行拉锯。

  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下面简称《中青报》)前日颁布新的考评办法,引起报社内部强烈反弹,报社资深编辑抨击新办法势必将一份有光荣传统的报纸“奴婢化、侏儒化、庸俗化”。

  据了解,“考评办法”是《中青报》总编辑李而亮前天在有各部门主任参加的办公会上宣布,并限定在本周六执行。

  “考评办法”规定,记者文章阅读率最高的前三篇每篇加分50,但受到宣传部门以至中央领导(政治局委员以上)批示表扬的,加分最多可达300。此外,凡是接到领导批评的报道一律“反向扣分”,相关的编辑记者“可能赔进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

  在《中青报》服务近26年、负责该报招牌栏目“冰点”的资深编辑李大同,为此发表公开信,批评“考评办法”是“将评价标准强制性地依附于少数上级机关和官员的喜恶之下”。

  公开信不但在中国新闻界内广为传阅,也在互联网迅速流传。

  对于新办法的奖惩规定,李大同说:“在这样蛮横无理的制度安排下,编辑记者只要不是精神失常,还有谁会去搞舆论监督报道呢?”

  他质疑,如果报道受到读者最高评价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但是却受到上级官员的批评,按照新规定加减分的原则,显然官员的好恶远比读者的意见重要。

抨击团中央常务书记

  除了不同意李而亮将个人意志以编委会名义发布公文,李大同也反对他在上级主管都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

  在批评来自《人民日报》的《中青报》总编辑李而亮的同时,李大同也抨击现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

  李大同回顾了历任主管《中青报》中央书记的开明领导风范,包括中共政治局前常委胡启立,现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以及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等,对比出赵勇截然相反的风格。

《中青报》严重亏损

  公开信披露,赵勇第一次参加《中青报》干部大会,声色俱厉地宣称,《中青报》是党报,是团中央机关报,谁不想干就走人。他说:“(赵勇)心目中的机关报就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老子吆喝一声,儿子应当瑟瑟发抖;老子让你往北,儿子就不敢往南。”

  李大同透露,作为主流大报,《中青报》已面临生存问题,在一批新的都市报纸竞争下,发行量逐年下降,广告收入萎缩,去年出现严重亏损。

  赵勇去年参加《中青报》干部大会的讲话,也曾引起该报中层人员卢跃刚写公开信严厉批判。李大同在其公开信中也说:“面对这样一份“考核办法”,我们不能再沉默,也没有理由再沉默。沉默就是沉沦;沉默就是将让光荣的《中国青年报》死在我们这一代面前……”

  观察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社会多元化,新闻工作者希望在开放的风气中加强媒体的独立性及监督权力的角色;然而中国政府近年来却有加紧对新闻媒体的舆论控制的趋势。

  报道广东沙斯疫情以及揭露“孙志刚案”的《南方都市报》前主编程益中、编委李民英以及副总编喻峰等,去年都被控贪污及行贿而遭判刑,引起部分媒体人士的强烈不满。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更加开放,媒体与官方之间为新闻自由而进行的拉锯战,将不断持续下去。

       联合早报2005-08-17


--  作者:南方客
--  发布时间:2005/8/17 9:09:05

--  
300分和50分之争
2005-08-17

● 霍月伟

  我相信,就算是在把媒体看作“第四权”的美国,总统大人如果赏识,对一个记者的事业也一定有加分作用,因为他在白宫记者会上被点名提问的机会比较多,他得到的内幕消息也不会少……评估业绩时加个三五百分也毫不稀奇。

  但在市场经济下,报道以至报章的阅读率、公信力,还是绝对第一,抵得上1000分。没人看、没人相信的报纸,就没有广告、没有收入,就只好关门大吉。

  但如果是一份由官方养的报纸呢?营运和专业的原则又有何不同?

  在这个问题上,香港方面对特区政府属下的香港电台曾展开多次辩论。当地一些保皇派老是埋怨,这个由政府拨款的电台,制作时事节目时不但没有为官方政策保航护驾,批评政府起来反而比私营电台还要凶。

  而香港电台高层的答复往往是:保持中立客观的新闻原则,才能够维持公信力,才能够吸引到听众,如果成为官方喉舌电台,听众就会流失,那么官方要宣扬的信息也传达不出去。

  从公开信看来,《中青报》资深编辑李大同并不否认该报是党报、团中央机关报,他反对的是把报纸完全“奴化”,以致失去社会影响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中国媒体市场,被读者遗弃,前车之鉴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率先发起真理标准大讨论而万众瞩目、现在却已半死不活的《光明日报》。

  李大同也辩说,该报其实是由纳税人供养,因此有绝对的理由必须对人民负责。这段说辞,跟香港电台的同业如出一辙,其中含意,不言而喻。

  学者李成前天在新加坡东亚研究所“胡锦涛主政下的中国”研讨会上预测,在内外压力下,中国有机会在未来五年内取消报禁。《中青报》这场内部争议会演变成在互联网迅速流传,大概就是一个例证。

  虽然不是中国人,但身为媒体人,读到李大同痛斥有关“考评办法”是将同仁“庸俗化为一群一周复一周算计、争吵自己能拿多少‘分儿’的打工仔”时,却不禁有点脸红耳赤,有点心虚……
     联合早报 200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