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市场巷议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4)
----  巨富顾雏军被捕 经济学家也挨批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4&id=2247)

--  作者:guog
--  发布时间:2005/8/9 14:12:11

--  巨富顾雏军被捕 经济学家也挨批
巨富顾雏军被捕 经济学家也挨批
2005-08-09

● 韩咏红(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曾经被视做明星企业家的中国巨富顾雏军上个月底被捕了。顾雏军以涉嫌经济犯罪而出事,他的倒台,却引发了一场社会对经济学家的集体批评,以及对经济学家“道德良知”的一片质疑。连素来深受社会敬重的名家如张维迎、吴敬琏也受到了波及。

  社会对经济学家的不信任,社会集体浮躁,以及关于专家社会角色的提问,再次浮现。

  连日来,媒体和网络上对经济学家的批评声音不绝。《当初力挺顾雏军的经济学家今何在?》、《多少经济学家失语科龙》、《顾雏军的‘落马’和经济学家的‘忽悠’(编按:俗语,指行骗)》……这类义愤填膺的标题,频频见于报章。

  多数经济学家选择不回应、不接受采访来应对“声讨”。结果,批评声势越发激烈。 

  经济学家们和顾雏军案件产生关联,事情可从去年说起。

  去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北京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郎咸平通过他的研究分析,指顾雏军通过不法手段,在国有企业产权转制的时候瓜分和侵吞国有资产。

  所谓“国退民进”是中国政府推动“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一个做法,即将绩效不佳的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希望借此提高企业效率。

  顾雏军受郎咸平质疑的其中一点,是顾在几年时间里仅仅用了9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8亿新元)的资金,通过收购,即换回资产总值共计136亿元的企业。

  郎咸平提出,顾雏军收购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方法是:收购当年,大量拔高各项费用,造成上市公司巨亏。其后,又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造成收购企业短期内转亏为盈的假象。

  因为郎咸平的结论只是基于公开资料的假设,而无法求证,因此去年底中国掀起一场“郎顾之争”,顾雏军最终以个人名义起诉郎咸平“诽谤”。

  在这场论争中,曾有经济学家举办研讨会,提出顾雏军的做法“符合中国企业的改革路径”,结果被认为是“拥顾派”。当顾雏军被审计署调查,在香港遭起诉,当他名下的科龙电器被发现去年第四季突然亏损2.79亿元时,这些经济学家被指负有“推波助澜”的责任。

  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受本报访问时说,外界对经济学家的批评不见得理性公允,整个事件间中或有媒体炒做的成分。

  她指出,经济学家支持“国退民进”和支持顾雏军是两回事。有的媒体将两者混淆为一,简单地将学者划入阵营。

  也有经济学界的人士私下表示,经济学家为自己冠上“社会良心”的花环和桂冠,这些花环桂冠都可能转变成束缚与枷锁。

  学者们究竟应该在书斋里钻研学问,还是应该站出来为社会的发展方向“指点迷津”?学者是否要为现实问题开药方?有一种看法是,学者最不适合这样做。

  此外,专家以学问博取社会名声,与企业挂钩牟取个人利益,也是导致社会对经济学家失去信心的原因。

  受访者也提出,不完整的社会制度与监督制度,经常要求中国学者们扮演各种“医生”的角色。许多官方应该扮演的职能,现在推到了舆论和专家身上。只不过,当学者的预测被否定时,在日益浮躁的社会里,他们被社会群起而攻之是很有可能的一种结果。
 
            联合早报 2005-08-09


--  作者:hongyan
--  发布时间:2005/8/9 17:33:00

--  经济学家一开口也成千古恨
一开口也成千古恨
2005-08-09


● 周兆呈

  去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家郎咸平“炮轰”格林柯尔的董事长顾雏军在收购国有资产中巧取豪夺,那篇《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著名演讲,用“七板斧”形容顾的收购手法,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等比喻形象而生动。

  郎咸平也指责顾氏号称动用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实际投入不过几个亿,实际在利用“国退民进”的机会侵吞和席卷国有资产。

  其后而至的郎顾公案,引发了知识界、企业界就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论战,最后甚至惊动了国资管理委员会,对政策进行调整。

  如今尘埃落定,郎顾之争似乎以顾的锒铛入狱而胜负已定。但在论争中顾雏军组织的一场规模极大的反击座谈会却令人难忘。中国一大批著名权威经济学家纷至沓来,为当时如日中天的顾雏军鼓与呼,虽然其中一位政府智囊机构的学者对媒体谈起顾雏军时,不由自主地称对方为“顾老板”,但这些学者能够公开力挺,视之为楷模,自己都不怕担上趋炎附势、迎合权贵的恶名,那一定是淡泊名利、立场坚定而坚持真理的了。

  但吊诡的是,顾雏军被拘捕之后,本该大事宣扬“胜利”的郎咸平却选择沉默,称“不便评论”,这种内敛,映射了另一批不应继续沉默的经济学家的不太正常。如果还能坚持去年的振振有辞,为什么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勇气?如果这么快就证明去年的选择是个错误,那是学术修养的不济还是人格修持的不足?一开口竟也成千古恨。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前天谈中国司法问题时说,程序公正、程序正义的价值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任何判决或纠纷,都不能牺牲公平和正义来求得短暂的和谐。

  面对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和物欲横流的诱惑的经济学家们,任何研究和论述,不也应该遵守同样的原则,不能牺牲真理和人格来求得短暂的名利?
       联合早报2005-08-0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17:34:0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