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人在旅途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3)
----  丁玲访谈:结识胡也频/胡丁沈文学三人行 (独家)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3&id=27403)

--  作者:晓燕
--  发布时间:2019/9/8 11:35:20

--  丁玲访谈:结识胡也频/胡丁沈文学三人行 (独家)

[独家] 丁玲访谈:结识胡也频和“胡丁沈”文学三人行

作者: 张国祯

80年代初,我读研毕业在闽省电视台就职,筹建电视剧部、负责文学组,多联络省内外作家组稿创作。846月中旬,我出差厦门住在鼓浪屿幽静秀美的省干休所,服务员小姑娘告诉我:作家丁玲就住在我们后面的小楼里呢,还有她丈夫陈明及另一位作家。我当即十分高兴地前去拜访,因为丁玲和胡也频、沈从文的小说作品我都在研究,丁玲大起大落人生的经历与坚韧风骨令我起敬,胡也频的理想型人格为我敬仰(有写胡的文学传记的想法),而我读研重点研究的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创作当时正在重新评价,我想如能求得个把小时,和年近八旬重回文学界的前辈核心人物丁玲作一访谈,那不是天赐良机吗。

我敲开丁玲老师的房间,持记者证自报家门、毛遂自荐表明作为现代文学研究者,期盼就胡也频文学成就和前辈文学伴侣的历程向丁玲老师求教,对话之中,看到安然质朴的丁玲老师,饱经风霜的花白头发和慈祥面容,双目依然有神,对我这不速之客似作端详审视,而并不直接回答我的请求;陪伴的陈明老师则说明他们此次是应邀来厦大参加丁玲创作学术讨论会,他对我有答有问,不使冷场,并介绍房内坐着的另一身材壮健的作家是安徽省作协的陈登科,(知道他是50年代丁玲当作协书记主办文学讲习所培养的工农作家)。他俩无拘束地照样聊着北京现任作协负责人的佚事什么的。丁玲老师问了问我原籍就是福州人吗,我看她此时似不会有何明确反应,便告辞退出了。

​回到福州十数日,我忽然接到省作协办公室的电话,说丁玲同志从厦门到了福州,明天下午准备安排时间和你谈谈。我不禁惊喜地问,是丁玲老师主动和你们说的吗?我听出对方是省作协办公室主任张是廉,我加入省作协两年、熟识他是位甚有文学眼光而没有官气的老同志,他告诉我:丁玲到福州后向省作协了解了我个人情况,我们告诉她,张国祯是我会会员,现代文学研究做得不错的年轻人,是省电视台文学组组长,她听了挺高兴,马上表示要和你谈,谈你想了解的事情;他还告诉我,丁玲是省委书记项南邀请到厦门来疗养和写作的,三年前她才平反一年就请来的、在鼓浪屿住了一段,写了整理了不少文章和资料;这次来出席厦大开的丁玲创作研讨会返程特地再来福州一住;最后他说,你这次可以帮丁玲同志找找胡也频故居,她想去看看,但不想惊动胡家的亲属,你就协助把此访给安排好吧。

我心里豁然开朗而神思联翩。这样,我如约在一个夏日下午,到省府温泉宾馆拜访老作家丁玲,作了两个半天的访谈。丁玲一改初见时的谨言放开侃侃而谈,老人语速流畅,显出博览世事而坦然若轻。访谈记录当时遵访主之嘱,近期不必示于若干人(说到一些具体原因),虽有人曾朝朝堵门索要而终未爽约。斯人已逝,后来收在箧中竟不觉已卅多年未问世,而对新文学先驱者的理解几度加深,是不是像张爱玲所说,因为喜爱、不觉之间30年竟过去了呢?

 

 

当年和胡也频结识的真实经过

(以下访谈记录丁玲简称“丁”,笔者简称“张”。)

丁:我们认识这是第二次见面了,你知道我上一次没有和你多谈,是因为不了解而有顾虑,顾虑很多的啊!以前我也没有机会来也频故乡故居,听说有一些亲属事情也不少,也频在的时候就交代过我。这次来到福州和省作协的同志了解了情况,就放心了,我可以和你充分地谈你想了解的事,一个半天肯定不够,两个半天,谈不完还可以接着谈。你已经知道也频故居在哪了是吗,回头安排一下,明天晚上就由你带我们到也频故居去看看吧。

〖张:好的,谢谢您!能有这个机会,听您充分回忆、追述文学上的重要历程,真是太幸运了!您能先谈谈您最早和胡也频怎么认识的吗,还有沈从文,那时候你们都是什么样的文学青年?〗

丁:我认识胡也频是在1925年底到1926年初,在北京的一些文学青年组织了无须社活动的时候,胡也频是该社最热心的一个成员。这些文学青年很多是在北大所在的北京东城的沙滩附近住,住在小胡同里的银闸公寓那一带,也在那里聚会,或者在北海聚会。成员有王深然、于赓虞、焦菊隐和许超远(胡的福州中学同学)等,前面几位是北大学生。我有时也参加,那时候我不爱讲话。我们有时到北大听课,那时(校外青年)到北大听课是自由的。

〖张:您到北京的时候是已经在上海上过上海大学了吧?您那时的思想比您所说的无须社成员怎样呢,是不是更激进呢?〗

丁:是先到的上海。我当时是一直在求索,有点一切都要怀疑,不轻信,也可以说激进。那一段时间里我就认识了胡也频。那时的胡也频瘦瘦的,很清秀,平时看起来挺温和,其实内里性格暴烈,爱打抱不平,朋友给他起绰号叫霹雳火,但他从来不讲朋友的坏话,别人对他说某熟人如何如何、对他怎么不好什么的,他都只是笑笑、并不理会。

〖张:您说的他上海军学校之前当过“小有天”酒店的学徒,“小有天”是福州老板开的,在福州和上海都有店铺,我查过我家附近街道还有一位老人是胡也频当年当学徒时的工友,准备找他聊聊。〗

丁:嗯。也频说过那时他还很小,年纪大的学徒爱欺负师弟,他在上海时回福州去他们听说他成名了还来找他,他对他们也很好。

经过胡也频,我也认识了沈从文。胡也频那时先后给京报副刊、晨报副刊当过兼职编辑,当然首先是自己写稿创作。1925年初他在当京报副刊编辑时采用刊发了沈从文(笔名休芸芸)的一篇稿子,是沈的文章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俩人因此认识,成为好朋友。

沈从文那时也结识不少文学青年,燕京大学学生张采真就是他与胡也频的好朋友,张采真很有才华,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如愿》等很多作品——《如愿》到解放后再版还是用的张采真翻译的文本,张后来在武汉参加革命,很年轻就担任过中共的重要职务、二十几岁就牺牲了,那时他的思想倾向就是左翼的。但沈从文那时是中翼的,后来也一直是;胡也频的思想在那时也还是中翼。我自己那时常有愤激的情绪,比他们还要激烈一些。沈从文很佩服革命者张采真,一直是。

                                      (未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9/8 17:42:27编辑过]

--  作者:晓燕
--  发布时间:2019/9/8 11:48:09

--  结识胡也频真实经过 胡、丁、沈之文学三人行
当年和胡也频结识的真实经过  (接上)

〖张:从作品看他们那时的确不如您激进。我读到的胡的短篇作品里多是清贫的写作人或青年艺术家形象。〗

丁: 是的,那些短篇小说。但是胡也频这个人在交往中有他的狂士风度。他虽然给京报、晨报做副刊编辑,但他和晨报主编陈博生、报社大股东刘老板(某电灯公司老板)相处也从不逢迎,都是和他们平起平坐的。

胡也频是诗人气质,他平时话不多,爱读外国诗。

〖张:他都爱读哪些外国诗人的诗呢?〗

丁: 他爱看歌德、席勒的诗。胡开始写诗的时候喜欢象征派的风格,但那时象征派诗歌译成中文的并不多,他认识李金发,很欣赏李的象征派诗作,胡也频的诗歌创作受李金发诗的影响,没事就经常揣摩李的诗作。他和李曾在一起办过报纸副刊(是不是京报的记不大清楚了),那时还曾和邵飘萍(著名的进步报人)接触交往过。

〖张:我读研时主要研究现代小说,我觉得胡也频的短篇小说写得很流利,挺有抒情味的,现代文学教材小说选里就有他的两篇。〗

丁: 胡也频小说、散文、诗歌都写,我认为胡也频的现代诗是写得好的,他个人气质主要是诗人,他的诗是有现代派、象征派味道的,又比李金发的好懂,更好一些。胡也频的主要文学成就应该是他的诗歌创作,我看至今对他的诗研究得还是很不够的。

沈从文这时候对我们俩的关系其实并不很清楚,他在写的文章(指记胡也频记丁玲)里说,这时候(1926)他们已同居(指结婚了),文章里说前年我问丁玲,她不置可否,还说我们是回湖南老家我妈妈给办的婚事。其实都不是这样的,我们那时候崇尚独立,不要传统俗套,新潮人士、新文学青年一般都不要结婚(不办),头两年我们就是朋友、并没有结婚,他到我家找我、也根本没有办什么婚事,并不像外边说的那样。

我原以为胡也频和我同岁,后来看材料上才知他是1903年的。

1926年我和胡也频同回北京,那时我本并不想恋爱,我对他的好感主要是他的纯真。那时有很多朋友来和我说:何必要找他呢?一个个的这么说,我因此被激怒了,就干脆带他一起到香山去租房子住了。

    这些朋友主要都是女子补习学校的同学,有左须知、曹孟君、王佩群、周登馥等等,这几个后来都是国民党的,还有夏之栩,她后来好像叫丁琪(这个要查证一下)。


胡、丁、沈之文学三人行

〖张:你们当时都已经崭露头角,是不是在一起酝酿过成立文学社团呢?〗

丁:当时我们的创作风格倾向和《语丝》很接近,但是《语丝》那时没有稿费、是同人刊物,他们(胡、沈)觉得不好意思再插进去,不是人家不要,《晨副》多少能解决生活困难,稿费从2元、5元起,最多到一个月能到50元。

〖张:那不少了啊,你们可以说已经闯出一条小路了吧。〗

丁:那是不稳定的。我们住在香山的时候很苦闷。他不要写诗了,有个爱人就很满足。我更苦闷。也频感情上很单纯,也可以说感情上比较狭小一点。有时我们会吵架。前面我说他有狂士的一面,他更得很,对我如同对神仙一般。

〖张:您是说他有狂狷之气,像狂士又更像狷者?〗

丁:是的。但他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后来他母亲(来上海)见到我,拿金戒指要给我,他见了马上对她母亲疾言、立即给推了回去,他是不让像传统老规矩对待新过门儿媳妇那样对待我。

那时侯我们认识了刘开渠(后来当过美术馆馆长的)等多位学艺术的朋友,几个人后来都对我更好。

也频很勤奋,很勤奋地写象征派风格的现代诗,很勤奋地做编辑做创作。〖张:你们当时都已经崭露头角,是不是在一起酝酿过成立文学社团呢?〗

丁:当时我们的创作风格倾向和《语丝》很接近,但是《语丝》那时没有稿费、是同人刊物,他们(胡、沈)觉得不好意思再插进去,不是人家不要,《晨副》多少能解决生活困难,稿费从2元、5元起,最多到一个月能到50元。

〖张:那不少了啊,你们可以说已经闯出一条小路了吧。〗

丁:那是不稳定的。我们住在香山的时候很苦闷。他不要写诗了,有个爱人就很满足。我更苦闷。也频感情上很单纯,也可以说感情上比较狭小一点。有时我们会吵架。前面我说他有狂士的一面,他更得很,对我如同对神仙一般。

〖张:您是说他有狂狷之气,像狂士又更像狷者?〗

丁:是的。但他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后来他母亲(来上海)见到我,拿金戒指要给我,他见了马上对她母亲疾言、立即给推了回去,他是不让像传统老规矩对待新过门儿媳妇那样对待我。

那时侯我们认识了刘开渠(后来当过美术馆馆长的)等多位学艺术的朋友,几个人后来都对我更好。

也频很勤奋,很勤奋地写象征派风格的现代诗,很勤奋地做编辑做创作。〖张:你们当时都已经崭露头角,是不是在一起酝酿过成立文学社团呢?〗

丁:当时我们的创作风格倾向和《语丝》很接近,但是《语丝》那时没有稿费、是同人刊物,他们(胡、沈)觉得不好意思再插进去,不是人家不要,《晨副》多少能解决生活困难,稿费从2元、5元起,最多到一个月能到50元。

〖张:那不少了啊,你们可以说已经闯出一条小路了吧。〗

丁:那是不稳定的。我们住在香山的时候很苦闷。他不要写诗了,有个爱人就很满足。我更苦闷。也频感情上很单纯,也可以说感情上比较狭小一点。有时我们会吵架。前面我说他有狂士的一面,他更得很,对我如同对神仙一般。

〖张:您是说他有狂狷之气,像狂士又更像狷者?〗

丁:是的。但他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后来他母亲(来上海)见到我,拿金戒指要给我,他见了马上对她母亲疾言、立即给推了回去,他是不让像传统老规矩对待新过门儿媳妇那样对待我。

那时侯我们认识了刘开渠(后来当过美术馆馆长的)等多位学艺术的朋友,几个人后来都对我更好。

也频很勤奋,很勤奋地写象征派风格的现代诗,很勤奋地做编辑做创作。

        (待续。以上访谈记录与图片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9/8 17:37:23编辑过]

--  作者:晓燕
--  发布时间:2019/9/8 17:33:07

--  
国真艺文>公众号  订阅号:  
NANKUN97779 欢迎订阅关注
    欢迎年轻朋友 关注并多留言!就各专题展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