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闽海文化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2)
----  酒泉基地 闽人独当一面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2&id=3135)

--  作者:南方客
--  发布时间:2005/10/19 22:18:00

--  酒泉基地 闽人独当一面
酒泉基地 闽人独当一面
2005年10月19日 

          
           发射场航天员活动协调小组负责人于本城(中)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海峡都市报北京电   发射场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七大系统之一。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这块“中国载人航天的发祥地和热土”(温总理语)上,记者认识了这样一群福建航天人,他们长期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艰苦的大漠深处,就像戈壁荒漠中的胡杨树,寂寞却坚忍,为圆中国的飞天梦,他们默默地奉献。他们人数不多,却个个独当一面。

  儒雅将军于本城  籍贯:尤溪   酒泉发射中心副主任,少将

  于本城,福建尤溪人,酒泉发射中心副主任,少将军衔,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特殊贡献者”表彰,他是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见证参与了神一到神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全过程。

  在神六成功发射的当天下午,一直忙碌着的于本城终于得空接受了本报记者 的采访。穿着便装、戴着眼镜的于本城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儒雅的学者而不是一个将军。据记者了解,他曾创办过报纸,主编过两部著作,曾担任《东方巨响———两弹一星实录》、《横空出世》(讲述我国的核试验故事)、《中国轨道》等影片和电视剧的策划。其中《东方巨响———两弹一星实录》、《横空出世》均获国家金鸡奖。而他总策划的讲述中国载人航天历程的30集电视剧《神舟》也即将在全国上映。

  虽然从小向往上大学,但碰上“文革”时代,1968年,16岁的于本城只好选择参军,从此与军队结缘至今。

  于本城从铁道兵起步,参加了许多重点铁路的建设。因表现出色,后来部队推荐他上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长沙的铁道兵学院任教,其间他到老山前线打过仗。随后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1996年任国防科工委(后改为总装备部)宣传部长,从此与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从神五开始,他担任航天员活动协调小组组长,负责指挥安排协调航天员在酒泉的活动。

  于本城说,作为航天员发射场区活动的协调负责人,为打造经典瞬间和塑造人本环境,他们绞尽脑汁。他介绍说,这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的出征仪式在神舟五号的基础上做了4点改进:其一,两位航天员首先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以及指挥部领导成员和发射场领导成员报告已做好出征准备,请求指示。报告完毕后,再与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告别。其二,在两位航天员的面前,各放一个话筒,在报告词的结尾,他们分别报告自己的名字。其三,航天员从驻地乘车前往发射场的过程中,车速提高到每小时80公里。其四,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亲自将两位航天员送到发射架下,在航天员即将进入电梯的时候,两位老总迈步向前,给航天员行一个庄重的军礼,并再次为他们送上嘱托和祝福。

  扎根基地的叶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副主任,福建南平人

  叶健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电子专业,随后被分配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呆20多年。其岳父是基地的第一代建设者,叶健的妻子姓杜,人们多叫她杜姐。杜姐是基地内513医院的财务会计,在基地出生长大,杜姐的父亲祖籍哈尔滨,是基地的第一代建设者。杜姐说,当时基地条件很差,大家住在戈壁上的帐篷里,缺水少吃,但大家愣是将戈壁荒漠建设成了现在这个花木繁盛、胡杨成林的东风航天城。目睹航天城成长壮大的叶健和他妻子,更为自己参与到中国载人航天这项伟大工程而自豪。但他却为人低调,一再跟记者说自己没什么好宣传的,要宣传应该多宣传年轻人。

      资格最老的赵龙海    籍贯:漳州  航天测控专家 少将

  赵龙海,专业技术少将,航天测控专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一室研究员。1942年9月生于福建漳州。1966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至今。是目前基地资格最老的福建人。

  1970年4月24日,赵龙海参加了“东方红”卫星的发射,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赵龙海参与了中国载人工程七大系统之一的测控通讯系统的方案论证,并全程参与了发射场内的六次神舟飞天任务。

  “前卫”名人郑永煌  籍贯:德化 酒泉发射中心技术部二室主任、逃逸系统指挥

  今年36岁的郑永煌官儿说不上大,但却是基地的名人。因为他已屡获荣誉。在这次神六飞天中,他又被任命为待发段逃逸指挥员,代号“前卫”。以前这个岗位都由基地领导或技术部领导担任。

  郑永煌1969年8月出生于福建德化县。现在是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在职在读博士。现任试验技术部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上校军衔。他从小就爱听爷爷奶奶讲嫦娥奔月、巨龙飞天的故事。

  1991年,当他从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航天动力学专业毕业时,他选择了当时条件还极为艰苦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在东风航天城,他一开始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点号担任火箭氧化剂库房二号加注操作手。

  1993年,他被选拔参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初期论证、建设。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抓紧学习钻研业务,丰富自己。并瞄准载人航天急需的课题,努力攻关。近年来,他获过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多项二等、三等奖,并多次立功……类似的荣誉数不胜数,他研发的“待发段航天员应急救生技术系统”更是为航天员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神舟”六号飞船的安全升空,再一次证明,中国自主研制开发的发射场逃逸救生系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最年轻的女指挥 阮燕美     籍贯:仙游

  阮燕美是记者了解到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最年轻的闽籍技术人员。她1980年出生于福建仙游。2002年从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专业毕业入伍,来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经过3个月的军政训练,从一名普通的地方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新时期的技术军官,从事火箭总体网系统测试工作。年纪轻轻的她刚毕业即连续参加了两次载人航天任务,并在这次神六飞天工程中担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体网指挥。总体网的任务是收集火箭系统的测试信息,为发射总指挥提供决策依据。在她的指挥和大家的努力下,他们系统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在神六成功发射的当天下午,记者两次打电话约访她,听到的都是睡意模糊的声音,事后她向记者解释说,他们前一天彻夜未眠。

  王大敏平常心面对籍贯:尤溪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指挥监视系统技术负责人,该系统软件设计者王大敏,1964年出生于福建尤溪。1984年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进入火箭技术设计研究院。

  几次约访,15日中午,住在南郊的王大敏和住在北京西北郊的记者终于在中间地带的海淀区学院路会面。前一天他刚刚结束任务从基地回到北京。在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几代数十万人付出辛勤劳动的事业,他只是其中的一小分子。

  坐在记者面前的王大敏一脸轻松。不仅因为神六已经顺利发射升空,更因为他们的工作更需要平时的细致和平常心。与发射现场繁忙的总指挥们不同,科研人员的紧张时刻是在平时,因为他们需要在平时对各系统测试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系统。

  王大敏1994年加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科研队伍。全程参与了神一到神六的火箭发射系统的工作。这次神六发射,他们神箭发射队200多人8月初就奔赴酒泉开始紧张的筹备工作。

  闽籍幕后英雄还有,基地发射测绘站二室主任、神五遥测系统指挥邓比满(福建人),基地外测综合指挥陈峰(福建福清人),技术精湛、为航天人健康做保障的513医院外科主任李庆忠(福建仙游人,1989年毕业于广东第一军医大学),陈毕贤(福建上杭人,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通信分系统技术工作)等等。
      特派记者谢秋莲


--  作者:南方客
--  发布时间:2005/10/19 22:27:45

--  
还有神五火箭发射总指挥黄春平 中国火箭技术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哦

他是神舟一号到五号的发射总负责人阿 当然他现在是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了


--  作者:南方客
--  发布时间:2005/10/19 22:48:06

--  神一到神五发射总指挥黄春平
神五发射总指挥 原中国火箭技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黄春平福建闽侯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陈在炳将军和神五发射火箭总指挥黄春平


--  作者:hairen
--  发布时间:2005/10/20 22:23:34

--  
     航天研究院里闽人真是不可胜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