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文化交流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1)
----  为何只侧重 经 济 改 革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1&id=3084)

--  作者:南方客
--  发布时间:2005/10/16 0:02:06

--  为何只侧重 经 济 改 革
  早 报 论 坛

五 中 全 会为何只侧重 经 济 改 革
2005-10-16


● 叶鹏飞

  与外界事先的猜测相反,本月11日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并没有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全会通过的公报几乎都在讨论经济与社会问题,公报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主题有两大部分,一是强调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目标是在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在持续发展经济的同时,公报列举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目标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医疗体系及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以缓和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据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今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国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十五)时期虽然取得显著的经济成果,但是也制造了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

  报告形容中国当前社会形势是“总体在不断恶化,局部有所改善,形势十分严峻”。

  报告指出了几大现象来说明情形:社会各类案件数量迅速上升,诉讼金额占GDP的7%左右;违法犯罪现象严重,从1986年到2003年间,治安案件以年均10.4%的速度在增加;劳动矛盾冲突加剧,从1992年到2003年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了27倍;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创1949年以来最高峰,近三年均保持在4万宗以上,比7年前增长了3倍;各类重大事故频繁发生,2003年共发生各类事故96万3976起;爱之病发病和死亡人数超高速增长等。

  因此,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在会议公报中显得枝节零落

  部分观察家对于胡锦涛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会议公报中显得枝节零落,降到了同“食品卫生”、“医疗服务”相提并论的地步表示不解,甚至怀疑全会对“和谐社会”的重视程度。

  如果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健康不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就可以明白为何公报要把医疗服务当作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要件。

  科学院-清华大学的报告发现,中国患病人次由1993年的43亿人次上升至2003年的50亿人次; 2003年未就诊人次为23亿5000万人次,相当于患病总人次比重的47%;未治疗人次为6亿3000万人次,占患病总人次比重的12.6%。

  此外,从1993年到2003年,未获得社会医疗保险人数从9亿人增至10亿人,未获得社会医疗险比例由67.8%上升至80.7%,其中城市未获得医疗保险人数由9653万人激升至3亿人。

  对这个现象,总理温家宝形容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另一个重大隐患是失业问题。中国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1980年代就业增长率3.0%;逐年递减到2001年到2004年间的0.7%;2001年到2003年工业高增长的同时,就业竟然还史无前例出现负增长。根据官方数字,2004年中国失业人数在830万左右。亚洲开发银行形容这个数字“严重低估问题”。

  至于其他关于地区发展不均,城乡差距,贫富不均等老问题,都是媒体经常报道的重点。在2000年131个有数据可查的国家中,中国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排在第90位,只好过一些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有观察家指出,社会上的失业和弱势群体不但影响社会稳定,也让所谓的“左派”有了批评政府政策的弹药。这股力量虽然在政治主流圈子没有代言人,目前也还不成气候,但是严峻的社会矛盾足以让当局在政治上不能完全忽视这个潜在的挑战。

  亚银的2004年报告说,中国必需每年创造1500万到2000万个新工作,以满足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下岗职工及1亿5000万农村的剩余劳力。

  因此,经济还必需持续并高速发展,资源再分配也必需放到重要位置,至于政治改革,在如此敏感关键的时刻,也只能如五中全会公报所说,“稳妥地”进行。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