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www.mhwh.com/dv7/index.asp)
--  文化交流  (http://www.mhwh.com/dv7/list.asp?boardid=1)
----  如何维持台海‘积极现状’  (http://www.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1&id=1623)

--  作者:hairen
--  发布时间:2005/6/19 19:10:18

--  如何维持台海‘积极现状’
如何维持台海‘积极现状’
2005-06-18

● 陈子帛

  连宋登陆至今已有一个多月时间,两岸关系似乎只是在继续酝酿和解氛围,政治上的各自坚持并没有松动和软化的迹象,但也开始出现若干务实的取态。

  台湾行政院长谢长廷稍早前责成相关部门尽快就货运包机、农产品登陆以及大陆人士赴台观光三项议题展开协商。此举被台湾媒体视为搁置两年多的复委托制的死灰复燃,意味着民进党内务实路线的起死回生,或将是两岸僵局突破的最佳切入。

  与此同时,大陆国台办也宣布减少台港澳民众在大陆就业的限制,被台北舆论视为新一波强大而深远的攻势。但北京对谢长廷的“捆绑式”提议却给予冷淡的回应,以为是民进党政府新一轮的“柔性抵制”。

  但人们注意到,这一次双方的隔岸喊话虽有分歧,但未见硝烟,而且议题集中,已站在一个共同的作业平台上。只要继续努力推进,迂回前进的可能性也正在逐步增加。

和解已成必然趋势

  台湾立委高金素梅率领原住民前往日本靖国神社讨回祖灵,遭遇日本极右势力威胁和日本警方的软禁;台湾渔民在钓鱼岛海域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无理阻截后,北京多次表示关注,向日方进行交涉。这样的大张旗鼓也是过去所少见,凸显了北京落实胡锦涛关于进一步加大争取台湾民心工作的力度。

  两岸关系是否已经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尚需作出更加缜密的分析和判断。但和解似乎也是必趋之势。我们体认到,连宋登陆所带来的冲击并不可能产生即时的改变,但大陆提出的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大陆人士去台观光、给予台湾学生优惠与奖学金、包机直航等等,却是对台湾社会绝大多数“民之所欲”释放出的全方位善意。

  无论是捆绑式,抑或专案式,只要符合两岸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有助于改善台海关系的氛围,有利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局,其实都可以采取务实的态度进行推动。这种务实的本质意义是争取台湾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进而促使台湾民众更多接受对台政策的诉求、善意和诚意。

  最近从报端看到一个新的概念,即“维持积极现状”。也就是说,即便是不独不武,即使是美国在两岸采取所谓的“双方平衡政策”,两岸现状的维持不可能是静止的、消极的,而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变量的指标:

民间和政党交流以及美国政策

  首先,两岸的民间交流必须持续进行,而且应该向更为纵深的领域推进。交流不可能仅限于单向,双向交流应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其次,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共识有所增加。诚如基辛格所言,美国历届政府从来没有像布什总统这样,对“一个中国”原则和反对台独的立场作出如此清晰的表达。美国国会与中国全国人大最近的对话交流,居然在台湾问题上有诸多良好共识。

  有论者以为,美国期待台海两岸在该一模式的架构下相互往来,进行对话,以减少紧张、消除敌意,达到最终的和平解决,或者说和平统一。这种判断似乎多了一厢情愿的成分。无论动机和出发点有多少歧异,但在共同遏止台独的问题上,中美两国却难得出现高度的一致性,这也就给维持积极现状营造了一个必须的外部氛围。

  再次,要看国亲两党和中共达成的党际共识,尤其是共同筹办经贸论坛和政党论坛的计划,能否排除阻力,顺利举行。北京和台湾在野党之间的交流,其实也是为进一步和执政党直接交流、对话、沟通积累经验,探索各种途径。有传言称,大陆甚至不排除派出“副总理级”人员去台湾访问。尽管传言未经证实,但如若成真,也不失为一种新思维、新创意。

增加政治文明的吸引力

  如何维持台海之间“积极现状”,关键点不在台北,而在大陆。对于如何充分借助和利用目前难得的新情势,北京有学者以为,连宋登陆之后的两岸互动以及为大陆的和平发展,增加了和解、包容的氛围。这个观察极为重要。

  人们注意到,北京在连宋登陆期间,大陆新闻媒体所表现的开放、包容程度是前所未见的。加上连宋在北大、清华所表达的意愿,以及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提出的相关建议,都为中国大陆和平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构成了积极的因素。

  笔者以为,维持和拓展两岸“积极现状”,似乎也应该注入攸关中国未来发展大局的政治文明内容。两岸中国人冀望共同缔造一个新的中国,不可能完全罔顾政治文明或者民主化。

  也就是说,维持两岸“积极现状”,既需要有经济民生的内容,也需要有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同时还必须逐步增加对政治文明以及民主化的积极内容。如果没有民主和法制建设,没有对人民当家作主意愿的尊重,未必就能够对台湾主流民意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从现在起,负责任的政策智库人士应该集中精力研究和考虑这个问题。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