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9日   朱熹是八百年来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他的《诗集传》是《诗经》诠释史上里程碑式的名著,元、明、清三个朝代读书人必读的权威性读本。在20世纪一百年之中,研究朱子学和研究《诗集传》的论著难以数计,各有学术上的贡献。 然而,对朱子美学思想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定位,学术界的关注还不够;据统计,20世纪《诗经》研究文献5600余目,其中研究朱熹诗经诠释美学的极少。还有的学者认为,朱熹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理学,违背自然人性,从根本上是反美学的,所以《诗集传》的美学研究一直相当薄弱。 其实,朱熹的《诗集传》《楚辞集注》《周易本义》等诠释著作及一些言论之中,表现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并在几百年中产生深刻的影响,需要进行细致深入的系统研究和科学的总结。邹其昌博士的《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研究》一书以《诗集传》的诠释美学为基点切入朱熹美学理念的探讨,并进而考察其历史影响,这个选题还没有人做过。可以说,在现代诗经学领域,这是比较系统地研究《诗集传》美学的第一部专著,所以,很值得研究朱子学和诗经学的学者注意。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孔子总结《诗》的功用的“兴、观、群、怨”说,以及他的“美、善、文、质”理论,是对他以前艺术功用的概括,为中国古典美学观念、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熹的经典诠释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他立足于《诗经》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意蕴和孔子的美学理念,努力适应他的时代儒、释、道审美精神的合一趋势,将中国传统美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邹其昌博士具体地论证了朱熹的诗经诠释美学的“以《诗》说《诗》”、“感物道情”、“讽诵涵泳”以及“性情中和”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转折性的意义。本书对朱熹美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在美学史上的定位,都有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表现出可喜的学术创新精神。 本书是研究朱熹美学思想的一个良好的起点,由于著者是从朱熹的《诗经》诠释切入本题的,所以还留给我们继续研究的广大空间。我们可以一方面对朱子全部经典诠释(如《楚辞集注》、《周易本义》、《四书章句集注》)及有关论说再作进一步研究,一方面研究朱子美学思想对后世美学理论以及明清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这样,我们对朱子美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就会有更全面、充实的认识。当然,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许多人的努力。不过,从本书的论证逻辑和创造性思维来看,相信邹其昌是有这个能力的。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文/夏传才     2004-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