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栏目停播/要文化还是钞票 电视读书节目如何办
要文化还是钞票?电视读书节目如何办 2004年09月20日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编辑文松辉  【前言】: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读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看电视类读书节目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的停播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读书周刊》的创办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的关注。电视文化类节目尤其是电视读书类栏目不好办,但这两件事却使观众将关注点再一次聚焦:《读书时间》为何停播?《读书周刊》能办好吗?电视读书类节目到底该如何办?要文化还是要钞票? 央视《读书时间》栏目停播  伴随着最后一期节目《都市人的乡愁》落幕,央视《读书时间》栏目正式停播。      创办于1996年的《读书时间》曾开创中国做电视读书节目的先例,更因其较高的文化品味受到观众的好评。2001年7月16日,第一次改版后的《读书时间》栏目迁入央视第10套科教频道,播出时间也从原每周五的23:30改为每周六20:30的黄金时段,时间段虽然很好,但这也要求《读书时间》必须与同时段的所有娱乐性节目争夺观众,虎口拔牙,难!2003年,《读书时间》栏目在央视10套40多个栏目中综合排名居于倒数位置,受到末位淘汰制的警告,这可说是《读书时间》告别荧屏的前戏。而之前国内读书类电视栏目关停并转的已经有不少:1998年,上海电视台《阅读长廊》停播;不久,湖北电视台同类栏目停播;2001年底,北京电视台《华夏书苑》停办。随着各地电视台的读书栏目纷纷停办,电视读书栏目日渐式微。《读书时间》这个“老大哥”的去留显然更是让人关注。 今年2月,经过重新改版的《读书时间》被整合到全新的《五日谈》栏目中播出,9月9日,《读书时间》栏目正式停播。据央视透露,《读书时间》停播的原因是央视内部公布的收视率排名落后。据央视内部工作人员说:“取消不取消由上面领导根据收视率拍板,很少去考虑社会的真正需要和观众的感情,也没有更科学的标准去保证。”虽然日前央视又抛出“《读书时间》将‘改头换面’于10月25日再‘复出’,不过节目长度由原来的28分钟变为20分钟,是否保留《读书时间》的名称尚未确定”的消息,但央视有“实收率”这个法宝,估计该栏目最后终究是厄运难逃。 虽说花开花谢是常事,但一个国家级的超级电视台连个像样的读书节目也不办下去,无论如何令人难以想象。当然,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收视率是需要的。媒体必须考虑受众的口味,但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超市去卖,央视社教中心主任高峰说,“把科学教育文化类节目,跟新闻娱乐类的节目放到一起接受统一标准的收视调查不合理。” 有网友认为:读书时间它被末位淘汰,是不应该的。CCTV过分强调栏目的效益和收视率,也是时下政府、社会急功近利普遍的现象。这样大的一个中央电视台,竟然不能容忍一个文化节目,实在太短视了!这真是对我们这几千年文明古国的讽刺,是国人的悲哀。要保留一些高品位的节目,不能只顾金钱! 传媒学者苗棣教授认为: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拥有15个频道,应该对不同类型的节目区别对待,应该准许一些节目不以收视为衡量标准,培养发展文化、审美品位较高的节目,保留一些文化品质较高、具有公益性质的节目。像《读书时间》的节目不应该过于追求收视和广告。 前《读书》主编、著名出版人沈昌文说过:“日子再难过,文化品味不要丢。” 李长春曾指出,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读书时间》这样的文化节目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也是广大读者和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所需,只不过我们需要的是央视把它办得更好,而不是停播。 央视不能只盯着收视率和钱看,要不然要国家投资干什么?央视作为国家的电视台,是政府的主要宣传渠道,每年从国家财政得到不菲的财政拨款,花了那么多的纳税人的钱,首先应该尽好的是其基本责任,传播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再设法提高收视率,追求经济效益。另外,《读书时间》和《开心词典》一类所谓的“开心”娱乐节目在收视率上当然无法相提并论,不过娱乐节目仅仅是让人一笑而过,难以启迪国民的心智,更别说心灵的愉悦和人生的感悟。难道央视真希望我们的国民“娱乐至死”吗? 在一个有着读书传统、拥有众多爱好读书的公民的文化大国,一个国家的代表性电视台连个像样的读书节目不但不办下去,还以收视率相对偏低就把大众所需的《读书时间》取消,读者和观众有理由认为这是央视不负责任的表现!观众有权质疑:央视到底是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是只想要钞票?难道央视真的没有能力办好《读书时间》这样的文化节目吗?《读书周刊》开播 目前读书类节目问题何在?  有意思的是,就在《读书时间》叫停时,中国教育电视台宣布,从9月16日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