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6日     郭敬明成“小太监”,韩寒是“旧钥匙”,春树被讥“没脑袋” 中国的文坛再也不是从前的文坛,俨然成了打着“文化”旗号的第二娱乐圈!娱乐圈有章子怡穿旗袍时走光的香艳新闻,文化圈也能弄出卫慧“身体写作”、赵凝“胸口写作”的新概念;娱乐圈可以有郭晶晶与香港霍家少爷拍拖的八卦、李湘、周彦宏同争一个老公,文化圈也时不时传出小意全国征婚、雅兰骂“南京呆B”的独家猛料……近来,国内文坛又热闹起来了,因为最活跃,也最有代表性的韩寒、郭敬明、李傻傻、张悦然、春树、孙睿、小饭、蒋峰、胡坚、张佳玮等十位“80后”作家,又成了娱乐对象,在即将出版的《十少年作家批判书》中,有的成了“小太监”,有的成了“旧钥匙”,有的成了“没脑袋”……中国文坛骂声一片! 各方观点 被批作家:文学批评应严谨     据了解,在这本即将出版,名为《十少年作家批判书》的酷评文集中,韩寒、郭敬明、李傻傻、张悦然、春树等十位“80后”作家被挨个“骂”了个遍,其中郭敬明被批为“文学王国里的小太监”,韩寒被批评为“一把破损的旧钥匙”,春树更被讥讽为“性、谎言和没脑袋”。 记者采访郭敬明时,向他吐出“小太监”这三个字时有点为难,但电话那头的他听了很平静。对于文章中“写作血性不足,内容骨质疏松,表现出过分的阴柔”的批评,他甚至表示自己会反省,但对于“小太监”这样的字眼,他觉得这种说法根本无需回应。 而面对“少女的性、谎言与没脑袋”的讥讽,春树首先表示很高兴看到有人评论她。但对其中“身体写作”的质疑,她反问道,“什么叫做‘身体写作’?”她认为该书有炒作嫌疑,“批评文章必须对我的小说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应该有论点有论据,结构要严谨。”     文章作者:批判内容相当“伟岸” 批判郭敬明的文章名为《文学小太监》,批评春树的文章名为《少女春树的性、谎言和没脑袋》,两篇文章都是武汉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月千川所作。他一向喜欢在网上发表言辞激烈的“酷评”,正好被出版社“相中”,便参与写作了这本批判之书。 他声称,我国平庸、干瘪、浮夸的文学评论充斥已久,而“激烈的文学批判是激活文学生力的兴奋剂”。他认为,在“80后”文学浪潮中,媒体的追捧和商业的刺激促生了许多“文学泡沫”,“他们借文学的名义发青春的横财,霸占着青春文坛的话语权,而激烈的文学批评就是为了击碎某些顽强的泡沫”。 月千川解释说,“本来那不是标题,被编辑改过了。我的主体文章还是很伟岸的。”他表示,《文学小太监》一文虽然题目有些噱头,但是文章内容还是相当伟岸和正统的,“并无人身攻击行为”。 《一把破损的旧钥匙》的作者金浪也对记者表示,他对韩寒的批评完全是从文本出发的,并不存在人身攻击的谩骂。     出版方:“小太监”之说是文本批评     面对人身攻击质疑,该书的策划人称:“任何说法都应该建立在完整看过该书的前提下,否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希望读者能把书看完再来反驳。” 对于有些文章题目的“醒目”,他说这是编辑在后期处理时的考虑,“有些能抓人的点要拎出来,这也是文学批评的一个要素。”关于“小太监”之说,他强调这只是一种对文本的文学批评概括,“文学批判的论据、论点都摆着,至于是文学批评还是人身攻击,看了书以后自然一目了然”。 评论家声音 朱大可:批评不应人身攻击     先锋评论家朱大可认为,“80后批评新秀”评论同一年代生的当红作家,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是同类,所以会更加了解对方,自我反省的过程也会深刻很多?他们的批判也会给文学批判加入新鲜的血液。”但他认为“小太监”、“没脑袋”的挖苦却构成了对作者的攻击和羞辱。 朱大可说,“评论家做评论时往往很难把握度,不小心话语就过激了,造成了对他人的人身攻击。我以前犯过这样的错误。” 在朱大可看来,批评新秀的话语方式需要一定的调整。“评论家可以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也可以用一些暴力、偏激的词语,但只能针对作品,而不是对作者本人的侮辱。”他表示,只有在一个理性的评论平台上,韩寒等人才能在善意的批判中得到进步。”     李敬泽:批评不是“马上就批评”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在采访中说,他还没有看到这本《十少年作家批判书》,所以很难评价是否有人身攻击的性质。但他表示,几乎所有的“80后”文学作品他都看过,“所以还是有发言权的”。 李敬泽认为“80后”作家中有很多表现出了优秀的写作才能,“但并不具备文学意义,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我不认为目前这些作品给文学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文学也不会因为这些作品的出现而发生巨大变化。” 李敬泽说,“‘80后’作家是从今年起才开始火起来的。我认为,‘80后’文学目前还不是一种文学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他认为,文学批评不需要马上就一个文化现象进行批评,“它没有这样的功能”。 “所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