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中国纪录片为什么卖不动
中国纪录片为什么卖不动?
2004-11-15

作者:冷冶夫 

  近日,连续参加了几次外商购片活动,感触颇深:有一个国家的节目制片人带着100万美金来中国选购纪录片。可是在中国转了半个月,仅选了7部片子,问起原因:看不懂。再深入探究,对方说“好像中国纪录片都是一个风格,解说词特别少”。

  观看解说词少的纪录片,作为中国电视观众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中国人看自己的纪录片还是能看懂的。在中国电视圈里,这种“以画面语言为主,淡化解说”的纪录片,实际上是一种最佳的创作方式。这种纪录片在中国也屡屡获得大奖。可是这样的纪录片给外国人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一个叫东方传媒视点的影视公司,今年初与外国片商签署了一个协议:由外国人出资,东方传媒视点影视公司给他们拍一部16集的环保类系列片,每集30分钟。为了能使外商满意,打开纪录片销售的窗口,这家影视公司还专门聘请了在国内屡屡获奖的某大牌编导。当时这个编导在节目策划书里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要解说,完全用画面语言纪实。到了今年10月节目完成的时候,在北京收片子的“老外”们傻眼了,尽管节目中的采访是“中英文对照”的字幕,但由于没有解说词,所以尽管翻译在边上一个劲地讲解和解释,但他们就是看不懂。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澳大利亚人问道:保护水土的“蔓荆子”是一种植物?它为什么要从不是发源地的山东移植到内蒙?山东的“蔓荆子”又是从那里来的?如果这些在片子中没有介绍,我们购买这部系列片就没有必要了。中国的电视编导没有话说了。实际上外国购片人提出的这些要求,并不过分。象能够固土防沙的“蔓荆子”,的确需要必要的背景介绍,而这些常识,别说是外国人,就是从事环保的中国人也需要了解。如果为了纪实而纪实,坚决在节目中不用解说词,那只能使片商“放弃”购买。

  那么是不是中方的编导在创作上失误了呢?也不是。电视纪录片的纪实,主要是画面语言的纪实。纪录片用画面语言说话完全是正确的选择。问题出在收看节目的对象上。如果节目是想卖出去,观众的定位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那我们制作的纪录片首先应该想到“外国人”能不能看懂。这样我们在制作纪录片时,就能够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解说,外国人看起来也就好理解多了。

  实际上纪录片要不要解说词,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当画面语言能看懂的时候,的确不需要再解说。可是在画面语言并没有完全看懂的情况下,还是需要一些必要的解说。就纪录片创作而言,画面语言的确是纪录片创作的“本体”,解说词仅仅是一种补充形式。但这种补充,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这要看所拍纪录片的内容是否需要。一部通过画面语言就能看懂的片子,再写大量的解说词就完全没有必要了。从接触到的十几个国家的购片商来看,他们很少能看上我国没有解说词的纪录片。这里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文化与西方(其它国家)的文化是有较大差异的,出口的纪录片必须有一定的文字解说,否则节目是卖不出去的。

  我接触过法国电影节(飞帕)评委会主席皮埃尔.亨利德罗和秘书长让.米歇尔奥赛伊先生,谈起中国的纪录片为什么在法国和西欧国家卖不动的时候,他们几乎同一个声音:有些节目不容易看懂。这里除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外,就是解说词在纪录片中使用的较少,或者解说的不够。当谈起解说词在纪录片中运用的时候,德国的一位片商说,“在你们国内可以少用或不用,但如果是卖给我们,那我们还是要多些解说词的好。比如说大姨姐、舅妈什么的,你们不用解说词去解释,我们是看不懂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只能理解成姐姐和妈妈。”

  另一方面,国外的片商们又对某些纪录片里的对白过长,而感到厌倦。一位德国的选片经理,在42部纪录片中选了4部对白较少的纪录片带回国播放,而这4部纪录片在国内看来是很一般的作品。当我们问其为什么选这些节目时,对方说:我们不愿意“听电视”,一部30分钟的纪录片,如果有十分钟的对白,我们的观众就受不了。因为你们讲什么我们听不懂,看字幕又太累,我们看电视主要是为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去“累”。

  外国的月亮不都是圆的。我们也不一定非要拿外国人的选片标准来制作我们中国的纪录片;但中国的纪录片要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对症下药”。近几年,我国在上海国际电视节和四川电视节上输出的纪录片节目越来越多,国内评上纪录片奖的《祖屋》、《沙与海》、《幼儿园》、《伴》、《三节草》等,在国外也分别获得了不同的奖项,这些纪录片也都被国外片商买走,这说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正在扩大,人们对纪录片的看法越来越“趋同”。我相信中国纪录片大量输出的日子不会太远,一个中国纪录片的卖方市场就在眼前!

来源:人民网

【浏览924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