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诺贝尔奖得主诫中国学子:给梦想多留点时间
2004年11月11日

    鹤发童颜,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个84岁的老人。埃德蒙·费希尔——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199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昨天重返他的出生地上海。在同济大学演讲台上,他充满激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科学理念和对中国学生的期望。 

    基因技术不可怕 

    “科技是不可预测的,但今天我还是要做几个预测。”开场白把台下的学生逗乐了。 

    费希尔教授对基因技术的前景很推崇:“虽然近25年食物产量已有很大增长,但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却让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土地再生能力有限,如果不依靠植物的基因操纵,人类文明如何能够延续?” 

    费希尔深知基因食品和基因治疗目前已经引起很大争议,但是他的态度很坚决,“我绝不认为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治疗不道德。只要能捍卫人的生命就是最高尚的。科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的无知,以及人类在使用科学技术中的不正当方法。” 

    留点时间去想象 

    演讲中,费希尔给中国学生提出的最大忠告竟然是“少学习,多思考”。他认为科学的本质和艺术是一样的,需要直觉和想象力。而把太多信息塞入大脑,会让学生没有时间放松,没有时间发展想象力。“牛顿本来是一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学生。但在剑桥大学休学的两年里,他静下心来充分发展想象力,于是产生了伟大的发现。” 

    “除了学习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留点时间去梦想。”费希尔鼓励在场同学从事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有别于有的放矢,虽然你知道从哪里着手,但是永远也不知道会在哪里结束,你不知道下一个发现会在哪里,这就是基础研究的魅力。不管你对什么有兴趣,请把它坚持下去。” 

    上海童年令我难忘 

    科学报告虽然多少有点艰涩,但费希尔对上海童年的回忆拉近了和在场学生的距离。费希尔1920年4月6日出生在上海,身为记者的外祖父还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法文报纸。 

    对上海,费希尔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当时一家人都在上海,生活到7岁才回去。而现在家人都去世了,只留下我一个人故地重游。”提到上海的变化,费希尔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感叹,“变化太大了,我离开上海时,浦东几乎没什么人居住,现在完全是一个新世界,那么多桥梁和建筑。这个城市充满着无穷的活力。”  (李雪林)

   来源/文汇报

    2004-11-11
 

【浏览1013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