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骂小说引争议  文学是否抹黑城市
2004年11月10日 《小小说月刊》在今年第22期发表了作家雅兰的小小说《南京呆B》,以南京的“市骂”作为小说题目的做法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11月5日,南京某报发表《南京人真那么丑陋吗?》的报道,并留下热线电话组织市民对此事件进行讨论。一时间,“捍卫南京形象”和“南京人该自省”两种声音针锋相对,“文学是否抹黑城市?”的问题也再次被推上了争论前台。  作者:南京人应该反省 “我现在心里很难过,有种想哭的感觉。没想到媒体铺天盖地来采访我,这太可怕了。我是一个真诚的、有良知的作者,我只想好好写文章。”记者电话联系到《南京呆B》的作者雅兰时,她声音低沉,对记者如此说。 现在南京一家私立学校做教师的雅兰介绍说,当初以《南京呆B》为小小说题目开始写作时,也曾害怕过,甚至一度不太敢写:“我自己本身也是南京人啊,我也怕写了以后南京人骂我。”当《小小说月刊》的编辑对她说,要做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敢于面对社会问题,“在编辑的鼓励之下,我写了这篇小说。” 雅兰说,“呆B”是南京的“市骂”,“南京人说这个都很随意,毫无遮掩地这样说,但我个人特别反感这个。他们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不文明的,但南京人为什么不反省?”雅兰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有些南京人会骂我,但我现在最关心的是,全国读到这篇小小说的人会怎么看待我们南京人?”  雅兰表示,读者不要只看文字表面,因此误读了小说。她介绍说,在小说里,男主人公在心目中把被她玩弄的文艺女青年当作“呆B”,以为凭自己的地位能左右她们,而在旁观者看来,实际上他自己才是“呆B”。她表示,她反映的不仅是南京“市骂”不文明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一些丑恶现象,它反映的是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编辑:审稿的时候曾犹豫过 该小说的责任编辑朱小姐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在编《南京呆B》这篇小说的时候,他们也曾犹豫过,“毕竟把南京和‘市骂’放在了题目上”。“但我们觉得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她强调,小说题目是作者自己起的,并非编辑的“加工”。 她表示,这篇小说确实关系到南京的形象,一些市民可能有情绪。“但要将问题彻底解决,必须先把问题提出来,否则这个‘特色’会一代代地延续下去。”她介绍说,南京曾经做过一个“南京市民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调查,而“市骂”就排在第一位,“这说明市民对这个问题早就有认识的,缺乏的却是反省的意识”。 针对此事件的炒作嫌疑,朱小姐认为,“我们没有这个必要,作者以前发表过很多作品,非常受欢迎。”她特别指出,希望不要因为此事而影响了作家以后的创作。 当地反应:赞同者和反对者打成“平手” 南京《现代快报》见习记者吴慧告诉本报记者,他们报纸在5日发表了《南京人真那么丑陋吗?》的报道,并留下热线电话组织市民对此事件进行讨论。从下午1点到5点,电话一直没停,一共接到37个电话,赞成和反对的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反对的大部分是南京当地人,认为是丑化了南京的形象;赞同的是很多到南京工作过的外地人;还有些年轻人觉得无所谓,没有必要关注。 她介绍说,一位南京大妈非常恳切地建议记者:“能不能跟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他们专门讲一讲啊?他们可是代表我们南京的窗口形象啊,他们要是能少说一点脏话,就会好很多了。”  学者:可能是刊物的发行策略 著名先锋文学批评家施战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媒体的炒作,光是《小小说月刊》自己是不能炒作起来的。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也不是文学现象,而是一个文学圈外的媒体炒作。另外,到了文学期刊新年征订的时候了,这也可能是刊物为了提高发行量发起的一个炒作事件。 南京市民反应 力挺:“南京人就是那么丑陋!” 南京人(报社驻以色列记者,去年回国):去年回来以后自己也觉得南京话确实很难听。雅兰的小说标题虽然粗俗了一点,但毕竟反映了事实。我发现南京的年轻人尤其喜欢说脏话,几乎每句话都带着脏字。我曾经陪着外国朋友去五台山看球赛,几万人一起喊“南京呆B”,我听了都脸红。南京整个城市的文化素养确实不高。 力贬:“纯粹是哗众取宠” 老南京(60岁,省作协会员):我很吃惊,雅兰是在以牺牲整个南京市的形象为自己炒作,这是我们南京人所不能容忍的。市骂不足为奇,每个城市都有,但是以市骂为小说标题,就实在太荒唐了。大多数南京人还是很向上的,包括雅兰她自己。也许雅兰的本意是善良的,想纠正南京人说脏话这种不良风气,但她弄巧成拙了。 《南京呆B》故事梗概: 男主人公方得,南京文化圈中一个德高望重的权威性男人,颇有影响。由此一些年轻的文艺女青年便经常主动投怀送抱,以求出人头地。 一次,60岁的方得偶尔在扬州碰见了一个“非常纯净”的女人——柳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