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08日 中韩两国大学生种下中韩友谊林 
“韩中友谊林,100坪,2004.11.1—11.7”,昨天,“汉城林”的山顶上立起一块石碑。中韩两国大学生一起在这里种下90株圣诞树,1500棵金达莱、迎春花等开花灌木。从此,象征中韩友谊的树苗在汉城市中心落地生根。不久的将来,这一地区将变成汉城的“中央公园”,而它的中心地带,就是中韩友谊林。中韩大学生植树交流活动由首都文明办、团市委、市外办、市教育工委、北京市青年宫、北京娱乐信报联合举办。(信报汉城特派记者刘易/文毛千/摄)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黄河奔流到椰城——印尼海燕合唱团首演黄河大合唱       海燕合唱团员在排练中
11月5 日晚,雅加达比奈加拉音乐厅里歌声嘹亮,掌声雷动。中国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30多年来首次在印尼演出,演唱者是印尼当地的群众性文艺团体海燕合唱团。 来自中国的指挥家曹丁担任合唱指挥。随着他激越有力的指挥动作,80多名合唱团员声情并茂的演唱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些合唱团员中最年长的已年过七旬,许多人是刚学汉语,或初通声乐。为了准备这场演出,他们从半年前就开始排练,工作之余,不畏艰苦。 曹丁指挥在演出前对记者表示,当他第一次听到合唱团团长黄海燕女士提出要演《黄河大合唱》时就欣然同意了。他说,《黄河大合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这些年他在世界各地都听到黄河大合唱激昂的歌声,但在海外华人聚居最多的印尼还是头一次。海燕合唱团员中有印尼华人,也有原住民。大家同唱一首歌,表现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景仰和印尼与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哈吉姆是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两年前加入合唱团。他说,平时工作紧张,合唱活动使他情绪得到放松。以前一周排练两次,占用时间也不多,家里对他的爱好都很支持。不懂汉语他就逐字逐句的注上印尼语拼音强记。他说他在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时候,能感受到一种奔腾的激情。印尼为争取独立,先后与荷兰、日本的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斗争。这和黄河大合唱表现的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是相通的。 黄海燕女士表示,《黄河大合唱》是一个高难度的声乐作品。团员们除了要过语言关,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文化和情感。合唱团从上海歌剧院等单位邀请了多位老师,指导合唱。紧张的时候每天都要排练,一句“嗨哟”就得重复几十遍,团员们乐此不疲。“从1996年成立以来,我们定期活动,经常演出。大家出于对音乐的爱好走到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她说,她们在雅加达演出完后,明年初将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同当地文艺团体一起演出《黄河大合唱》。 整场演出持续了约一个小时,台下观众时而侧目微笑,时而鼓掌赞叹。演出结束后一名观众说,她在很小的时候听过《黄河大合唱》,过了30多年再次现场聆听“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歌声,“感觉血液里都好像有音符在跳动。”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驻印度尼西亚记者/管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