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05日 很多朋友都在说:“现在的香港电影越来越不好看了。”追问下去,通常得到的回答是:“剧情太烂”、“不知所谓”、“小题大作”、“毫无感觉”……当然也有其他诸如阵容、布景等方面的原因。但大多数的症结最后都会指向剧情。  《大事件》虎头蛇尾、《六壮士》整体松散、《A1头条》语焉不详、《墨斗先生》脱离实际、《龙凤斗》张力欠奉……与过去的香港电影比,你会发现现在的香港电影好比是一杯温水,缺乏个性。每一部电影看完之后都好像有些骨鲠在喉,总无法叫人酣畅淋漓。  为什么会这样?于是千夫所指指向导演或编剧,骂他们“办事不力”。而电影人本身也都有自己的苦衷,前几天采访《飞侠小白龙》的导演叶伟信,我问他:“是否可以将这部电影视为你的武侠代表作?”他沉思良久后说:“如果结尾改成我想要的悲剧,那么我就认为是。”显然,导演本人已然流露出遗憾之意。  为什么作为导演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戏?如果你去问他们,他们都会面露难色:太多电影之外的因素牵绊,导致电影制作上困难重重。早先寰亚公司请来徐克导演《头文字D》,因为导演要求的预算超出电影公司本身希望的范围之内,从而不得不临阵换将;《龙凤斗》与《江湖》均传出为了应对内地放映政策而不得不后期补拍,更改剧情;《飞侠小白龙》面临的情况就更为普遍:为了迎合更多观众的喜好而加入搞笑元素,并改成观众易于接受的大团圆结局。  所以杜琪峰会说:“我将电影分为‘拍给自己看’和‘拍给大众看’两种。”这是因为他本人满意的《枪火》、《PTU》都未能得到太满意的票房;而商业元素更为大众化的《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却成绩斐然。因此,这样的说法在当时这种成绩反映下似乎并无不妥,只是如今《龙凤斗》的成绩显示却击碎了杜导的“梦”:即使商业元素兼顾,观众都不再买账。今次“较商业”的《龙凤斗》从目前的状况看来,最后的票房成绩绝对不会超过去年更为“杜琪峰”的《大块头有大智慧》。  这种问题困扰着许多香港电影人,就好比我被感情的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我迎合了你,但你依然不爽呢?”这令我郁郁寡欢。女友见我如此,便开解道:“其实你只要考虑自己的感受就好了。如果你在过程中考虑太多,根本就无法投入,对方感受不到你的投入,自然也无法进入状态喽。”  于是眼前豁然开朗,其实拍电影也都好比感情事,你只需全情投入令到自己开心,那么对方(观众)的尽兴也就顺其自然。许鞍华曾经说:“我将自己每一部电影都视作最后一部。”这样的想法使得她每一部作品都深深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即使不卖座那又有什么关系?心中不留点憾已足以令她笑面人生。  让自己尽兴,而不是去迎合观众,这样出来的结果或许面临的风险更大,但是“好电影”的希望也孕育在其中。  但愿你会懂。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超荣      2004-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