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古代文学“东”“西”之说
2004年11月05日

  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东”与“西”的描写,既烙印着古代文人对天地宇宙认识的概念意义,也凝铸着中国古代文化建构中的文化心理意义。

  “东”、“西”与古代文人的时空观念

  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具有完整的体系性。就“东”与“西”而言,它们最先是作为两个方位被先民们感知的。《说文》:“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史记·历书》:“日起于东。”《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人们产生“东”的方位感是因为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太阳升起之时也是万物活动的开始。

  “西”,《说文》:“西,鸟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西,故因此为东西之西。”作为一个象形字,“西”本指鸟儿。上古先民们在感知“东”、“西”这两个方位的时候,同时获得了时间的观念——日出之时和日落之时。它们分别代表了劳作和休息的开始。由此可知,对先民们来说,“东”、“西”既是一种空间观念,也是一种时间观念,且二者紧密相连。

  所以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东”与“西”的空间感受不仅和时间感受相融,而且体现了珠联璧合、相映成辉的浑然节奏和结构。如谢庄《月赋》:“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谢眺《王昭文墓铭》:“西光已谢,东旭又来。”白居易《深居书怀》:“秋景下西墙,凉风入东屋。”在这些作品中,“东”与“西”是时空感的统一。时间上表现为一种不间断的持续,空间上则是一往萦回的周而复始。

  “东”、“西”与古代文人的神性意识

  上古时代,人们总是把外在的感官经验同化为内在的通灵事件。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也把“东”、“西”的方位观念与神灵观念联系起来,营造了一个个的神性世界,表现他们的神性意识。

  古代文人笔下“东”、“西”中的神性意识则由三个层面组成:其一,描写了许多与“东”、“西”相关的神人神仙。如“东君”,它是日神,《楚辞·东君》之“东君”即是。也是春神,王初《立春后》:“东君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也是指仙人东王公,白居易《送刘道士游天台》:“齐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又如“东皇太一”、“东明公”、“西王母”、“西颢”等。

  其二,描写了一些与“东”、“西”相关的神灵世界。如“东谷”,即神话传说中的东方之谷;“东方君子国”,《淮南子》把它说成是东方的一个神奇之国;“西天”,即天竺;“西方之倮国”,《淮南子》中的西方神奇之国。

  其三,记叙了一些与“东”、“西”相关的祭神之处。古代除迎日、祭日的仪式在东方外,其余大型祭祀多在西方。如“西郊”,指城外西方之郊野,古代常于此迎秋行祭。《礼记·月令》:“立秋之日,以迎秋于西郊。”“西门”,即城西之门,《仪礼·觐礼》:“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

  “东”、“西”与古代文人的生命意识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关于“东”、“西”的表达里,也展现了他们对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完美的眷恋,对个体生命之于人类群体价值与意义的追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在与“东”的方位相关的一些描写中传达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和欣欣向荣之感。或指物,或指人,或指事。如“东风”,指充满活力的春风,李白《春日独酌》:“东风扇淑气,木荣春晕晖。”“东隅”,本为东方日出之所,用以比喻万事之始。《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门”,城东之门,常借以抒发爱情,如《诗经》中的《出其东门》、《东门之杨》、《东门之池》。

  (二)在与“西”的方位相关的一些描写中,咏叹时光流逝的忧思、人生短暂的无奈以及死亡的哀伤。如感叹时光消逝的“西下”,章碣《上元夜元寺观灯》:“留不得,月华西下月遗明。”“西没”,齐已《日日曲》:“日日日东上,日日日西没。”“西沉”,陈子昂《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沉。”如比喻暮年时光的“西景”,顾炎武《与李乡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迥西景以无期。”“西夕年”,《晋书·李产载记》:“不可以西夕之年取笑来今也。”如哀叹生命消亡的“西迁”,陆机《董桃行》:“万里倏忽几年,人皆冉冉西迁。”“西没”,胡曾《咏史》:“陆机西没洛阳城,吴国春风草又青。”表现了古代文人对自身生命的理性思索,呈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总之,古代文学中“东”与“西”的描写从对物理世界时空问题的思索开始,经过古代文人的领悟和升华,转化为对人类一系列本质问题如人与神、暂时与永恒、现在与将来、有限与无限等的追寻,体现了深沉的文化内涵。

  来源/光明日报 

    2004-11-05 


【浏览813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