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安闲的广西黄姚古镇 - 闲话都随一溪春水东流去
2004年11月01日

小桥流水人家 迷醉在黄姚满天星下 
 
  车窗外星光闪烁,黄姚在随车轻晃的梦里,像又一个丽江或周庄。到了,村口是近十公里笔直,颠簸的村道,四周是广袤的冬水田,田边不连续的山,笔架似的,又像屏风,山下的水塘倒映着山形树影,水汽氤氲,山色如墨。十里水田像广阔的前台,静静地衬着黄姚镇的安闲。   

  左边是条现代的大街,右边就是黄姚古镇了。居然有商店、邮局、饭馆,包括权二的米粉店,一帮人呼啸而入,主人自己炒来作早餐的米粉、酸菜、九层糕,没了,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临走,桌上多了一堆毛票。 店家的酸菜放了点糖,咀嚼起来,酸酸甜甜的,像旧日的恋情。 

  进镇。迤逦而行,许多窄巷仅可容一人侧身独行,途经双重门,逆光,阳光如瀑布般倾泻下来,淋过双重门和门下闲坐聊天的人。有姐弟俩在金黄的稻秆旁玩耍,黄狗在暖暖的阳光下眯起了眼,阿婆依着门坎在做针线,阳光从脸上一寸寸移开,一群走地鸡在巷里自在地觅食。 

  司马第,吴氏宗室,一块块显赫的牌匾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像姨太太遗下的首饰盒,尘封着对往日无尽的追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溪边水井栏杆,井水清澈见底,“有鱼百许头,空游无所依”,村妇们在井头溪边,淘菜洗衣,菜渣、闲话都随一溪春水东流去。 

  古榕庞大的躯干伸向小溪,从空中垂下缕缕气根,根根扎向水面,水上的树、水面的鸭、水中的游鱼、本相与倒影、现实和虚幻,在浅浅一溪如银般的水面上连为一体。 从一排过河的垫脚石上走过,惊起知春的水鸭三两只。青石板的路上,有一尾三尺长的鱼形石,远远望去,青石路尤如凝固的溪流,鱼形石如有鲤鱼翻滚其间。

  田螺山前溪流涓涓,溪上小桥,桥长孔密,连绵的拱形,像古罗马的引水渠。 田螺山旁有文明阁,下望有一家抗战时国军的战地医院,墙身又分明漆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文明阁极似戏台,看下面演的文明戏,我在戏外还是戏里?一时无语。小鸟从枝头跃起,一阵颤动后,枝头又归于寂静。 

  吃饱了饭,在店家的屋顶阳台上,眯起眼睛晒太阳。暖风中飘来阵阵晒腌肉的肉香和晒青菜的清香,直熏得游人也醉了。 

  这是阳光下黄姚的景致,还是我梦中的桃园? 
 
  □历史探源:文化古镇黄姚 

  黄姚是广西昭平县一个有着450多年历史的古镇。黄姚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该镇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现黄姚古镇占地面积36公顷,聚居着500多户2800余人。  

  乾隆年间,黄姚街市旺盛,街区绝大部分建筑群均已形成。由于过去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古迹得以保存下来,以至在这块富有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历史遗址随处可见,文物古迹俯拾皆是。现古镇完整保存着8条石板街,全长10多公里,宽度2米至5米不等。明清古建筑保存着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景观建筑也甚多,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著名的兴宁庙匾额“且唑口契茶”被文化部列为“中华名匾”之一。“黄姚八景”:古戏台、兴宁庙、文明阁、宝珠观、天然桥、聚仙岩、带龙桥、孔明岩等区级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旧貌仍存。 

  整座黄姚古镇,就是一部完整的桂东居民文化史。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虽没有都市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古建筑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都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石板街路面铺接技术精湛,街道空间尺度宜人,建筑有退有进。古镇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感觉。 

  黄姚人热爱先人留下的遗产,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即使在新城区建有新房,老一辈人也不愿搬走。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保存着先人用过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橱等家具及古老的服饰、用具。 

  □乡土民风:聚焦黄姚 

  马年新春,我们十数位影友相邀远足采风,焦点定于桂东的黄姚镇。 
 
  驱车北上,从怀集进入广西贺县,见到来自广东的滚滚车流正在源源不断地蜂拥而至。这个因拍摄港产剧《茶是故乡浓》和《酒是故乡醇》而名声鹊起的地方,一下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点,引来了无数的游人。 

  走进素有“梦境家园”之称的黄姚镇。发觉镇内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而且是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镇内的街道全部用青色大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却至今仍无丝毫松动,路面平滑如镜。 

  当地居民憨厚朴实的民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背着“长枪短炮”满镇子钻,在居民家攀高伏低地猎取镜头时,颇有点“鬼子”进村的感觉。无论是在墙根巷尾玩耍的小孩,或是在地头厅堂正忙于农活家务的老乡,在我们的“导演”下,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任由摆布。其中有个正要去犁田的老乡,在我们的“导演”下

【浏览640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