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中文的种子——我在美国从事中文教育  2004年10月29日        参加过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次高考的人,恐怕谁也忘不了那道题为《路》的作文。当我在新安江中学考场里匆匆写完自己的《路》之后,急切切又走了27年的“路”:1978年从建德“走”到杭州,在杭州大学中文系学习研究了10年中文,取得硕士学位并到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执教;而后,1987年“走”到了美国  ,不觉又17年了。    这段在美国走了17年的路又长又曲折。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是教中文、办中文学校。     初到美国,第一个要过的是生存关。大学讲师“沦”为“打工一族”,加上刚到异国人人必须经受的“文化冲击”,这几年的日子自然很艰难。     中文伴随着我走过了这段艰难日子。1988年,听说一个台湾人办的中文学校缺老师,我就向校长毛遂自荐,校长非常高兴。从此开始了我在美国业余教授中文的生涯。     我教的是全校最高的班级,以前的老师都带得很吃力;我接手后,这个班成为全校最令人注目的班级。家长们说,新老师很厉害,让学生服服贴贴,又爱学。     不久,有人提议我开办一个教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中文学校。1993年6月,我迈出了自己办学的第一步。因为所在城市叫安娜堡,学校取名为安华中文学校。1996年和1999年,我和朋友又分别再办了两所学校。     创办安华中文学校时,我既当老师又当校长。后来实在忙不过来,才不当校长,改为管理教务,一直持续到现在。     第二阶段是参与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的工作。     1994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考试)增设中文为选考科目。这对于华人来说是一件大事。我做了一些研究,在《世界日报》上发表文章,介绍SAT中文考试及如何应考。     同年下半年,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在华盛顿宣告成立,发起人慕名找到我,要我协助工作。协会的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以邮寄方式进行,就是我 主持的。     当时,中文教育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教材。我参与了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大量的专业工作,加上费时费力的志愿奉献,使我在全美中文教育界逐渐赢得了影响力和号召力。(文/郑良根 来源/钱江晚报)     中国侨网 2004年10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