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散佚国宝撩面纱 --- 《竹西草堂图》(图)
2004年10月28日                    《竹西草堂图》
    元·张渥《竹西草堂图》为纸本、墨笔,纵27.3厘米、横81厘米,该画卷描绘了元代杨谦晚年,于松间草堂栖身静思的情景。杨谦为当时的名士,平生爱竹,于住地种植千竿竹子,自号“竹西居士”。该画卷中竹侧结庐,切中画卷主人公名号“竹西”,构图实为巧妙。      该画卷的引首处,篆书“竹西”二字格外醒目,并画墨竹一枝、题诗一首,署款为“仲穆”。“仲穆”为元代的赵雍。于是,清代《石渠宝笈》续编中,便将该画卷著录为:“赵雍竹西草堂图一卷”,造成了天大的笑话。      后来,有关专家考证了该画卷左下角的“贞期”、“游心艺圃”两个印章后发现,该画卷应出自元代张渥之手。张渥,字叔厚,号贞期生,元代至元年间杭州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善用李公麟白描法。清代《石渠宝笈》之所以将该画卷误认为赵雍作品,是因为赵雍那喧宾夺主的题跋。      赵雍本意是为友人张渥的作品题跋,结果却一时兴起,不但在卷首题了字、作了诗、署了名、钤了印,还随意挥洒了一枝墨竹。而张渥的“贞期”、“游心艺圃”两枚印记,却默默地湮没在众多的鉴藏印记中,难怪清代《石渠宝笈》认定出错。        来源/沈阳晚报      记者/邱宏     200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