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清宫散佚国宝撩面纱 --- 《竹西草堂图》(图)
2004年10月28日


                   《竹西草堂图》

    元·张渥《竹西草堂图》为纸本、墨笔,纵27.3厘米、横81厘米,该画卷描绘了元代杨谦晚年,于松间草堂栖身静思的情景。杨谦为当时的名士,平生爱竹,于住地种植千竿竹子,自号“竹西居士”。该画卷中竹侧结庐,切中画卷主人公名号“竹西”,构图实为巧妙。 

    该画卷的引首处,篆书“竹西”二字格外醒目,并画墨竹一枝、题诗一首,署款为“仲穆”。“仲穆”为元代的赵雍。于是,清代《石渠宝笈》续编中,便将该画卷著录为:“赵雍竹西草堂图一卷”,造成了天大的笑话。 

    后来,有关专家考证了该画卷左下角的“贞期”、“游心艺圃”两个印章后发现,该画卷应出自元代张渥之手。张渥,字叔厚,号贞期生,元代至元年间杭州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善用李公麟白描法。清代《石渠宝笈》之所以将该画卷误认为赵雍作品,是因为赵雍那喧宾夺主的题跋。 

    赵雍本意是为友人张渥的作品题跋,结果却一时兴起,不但在卷首题了字、作了诗、署了名、钤了印,还随意挥洒了一枝墨竹。而张渥的“贞期”、“游心艺圃”两枚印记,却默默地湮没在众多的鉴藏印记中,难怪清代《石渠宝笈》认定出错。 
 
    来源/沈阳晚报 

    记者/邱宏

    2004-10-28
 
 

【浏览904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