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警惕文化变了味 --- 洋文化、没文化、反文化
2004年10月28日

  文化是当今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也是当代最时髦的谈话主题。在人们习惯思维中,开口文化、闭口文化则是有文化的证明,而不谈文化或谈不出文化则是没文化的表现。说一个人没什么文化是一种最为严厉的批评和警示。

  经济和社会越发达,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就越突出。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警惕的怪现象,它们给人们的感觉好像是在表明有文化,但却做了许多没文化、反文化的事情。主要有这样几种:

  一是文化的“乱真”化。利用野史流言,或凭借一纸传说,捕风捉影,制假充真,以假遗迹冒充真历史,以假古董冒充真文物,以假建筑冒充真遗产。总之一句话,以假文化来冒充真文化,混淆人们的视听。

  二是文化的功利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每搞一次活动都打着文化旗号,背后却带有强烈的创收色彩。“文化搭台”一旦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文化就不可能不走样,老百姓就不可能满意和欢喜。

  三是文化的低俗化。“低俗”与“通俗”都有一个俗字,但在格调品位上却是泾渭分明的。通俗文化适应大众的文化需求,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而低俗文化却将污秽肉麻、低俗当有趣。

  四是文化的“克隆”化。文化克隆与模仿使千城一面,这儿有亭台楼阁,那儿也克隆;此地有牌坊,彼地也模仿出一个更高更大的牌坊;大城市有时代大道或广场,中小城市也要新建世纪大道或广场。总之,不求创造,乐于因袭,你有我也有,你闹初一我闹十五。在文学艺术界,好作品一旦问世,“跟风作业”便如雨后春笋。

  五是文化的泡沫化。以文化冠名,冠冕堂皇。所以,不管什么东西都后缀一个“文化”的词根,致使“某某文化”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其它如文化的形式化,文化的“洋”化,都舍弃了传统文化之根,很难令人产生亲和力与归宿感。

  凡此种种,都是“文化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所致。因此,必须在提高素质上狠下一番功夫。当前,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思想指导下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不可哗众取宠,不可急功近利,不要做表面文章,切实避免创作上的主观化、泡沫化倾向,彻底摒弃艺术风格的模式化、低俗化趋势,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汪长根 蒋忠友 

    2004-10-27


【浏览397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