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8日 趋同化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令人担忧的文化走向。千百年来风情各异的许多景象不复存在,而经过再造的城市全都是似曾相识,甚至“千人一面”。它们之间到底在哪些方面彼此一致,才会有这般的雷同?细一想,可举十种:  一、功能区划分:最流行也最简便的方法是按照使用功能重新分割城市,  在市中心造一个商业区和步行街,还有金融街、行政办公区、住宅区、旅游风景区,以及什么文化长廊等等。这样一来,城市原有的深厚而丰富的肌体被“解构”,全都变得生硬、单调和乏味。  二、广场:一个城市一个大广场,无一例外。有的地方连小小的县城也拆除民房,修建广场。这些广场修好后大都闲置无用。夏天酷日暴晒,冬天寒风回荡。  三、罗马柱:广场上必有喷泉和一排罗马柱。谁也不知这种舶来的罗马柱是干什么的。谁也不知为什么偏偏都要造这么一排怪模怪样的柱子。  四、高楼大厦:最雷同莫过于这些大家伙了。细长的、圆柱式的、尖的、金的、纯玻璃的、带旋转餐厅的,而且愈高愈威风,看上去全是“国际大都市”了。  五、住宅楼:全国许多住宅都像是一个公司设计的,无论是多层的公寓,还是单体的尖顶小房,全都一样,有的连名字也相同,比如罗马花园或帝豪广场。  六、通透墙:起源于美国,美国人自诩透明度高,连白宫也是铁栏围墙。于是被我们认为是最现代的街景,并很快相效成风。那些改造完成的城市大街两边全是通透的栏杆墙,里外大片绿草地。  七、烟花灯:一种仿照烟花的装饰灯,从江南到塞北,无一座城市没有,到处闪烁不停。  八、水泥树:用自来水造瀑布,用膨化塑料堆假山,用水泥塑大树,喷上绿漆,到处可见。北方城市还常常用水泥在街头造一棵大榕树或几株南国风情的椰子树。  九、白瓷砖:全国各地尤其是小城镇的房屋差不多全用瓷砖把外墙贴满,而且多为白色,有人戏称做“厕所砖”。  十、明清一条街:现在每个城市差不多都有一条明清街,这种仿古街原本与城市的历史无关,既没有历史记忆,也没有人文积淀。灰瓦顶子红柱子,再挂几盏大灯笼,全是一个样,甚至连里边卖的东西也差不多。  当然,上述的某些雷同,随着时间有的可以渐渐改变。比如烟花灯过时便会不再用,水泥树也可以拔去,假瀑布只要关上水门就行了。但那些千篇一律的大家伙呢,至少要用几十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冯骥才      200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