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美文 --- 不仅事关教学,且负传承中华文化之责
2004年10月26日美文不厌百回读  新学年开始以来,一个“临川文学美文诵读”活动正在江西抚州风靡。抚州是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的家乡,“临川文化”的发源地。当地有关部门从临川文学中精选出200多篇美文,在各中小学让学生每天坚持20分钟的诵读。  诵读中华美文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它可以使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从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二,经常诵读这些美文,有助于古文欣赏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文字表达能力的增强。总之,对广大青少年来说,这是件很有益、很重要的事情,应当大力倡导。  然而,诵读美文的意义并非仅限于此。笔者以为,这更涉及到中华文化的传承问题,即中华文化能否在青年一代得到继承和发展。人们大概不会忘记,在十年动乱中,包括这些美文在内的中华文化典籍均被视作“封建主义”而被扫地出门。直到拨乱反正后,它们的地位才得以恢复,在中小学课本中有了一定位置,有关书籍也逐步增多。但从整体上看,尚嫌其规模不大、力度不够。特别时下有些青少年对此不感兴趣,认为其“难”,不愿读;有的热衷于“快餐文化”,对它不屑一顾。如此情形,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呼吁,为继承发展中华文化计,首先应当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美文诵读活动,以此形成风气,推广开来。  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虽随社会的演进发生变化,但又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仅就文化典籍而言,可以几百万计,浩如烟海。其中有着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它们或写景,或记事,或说理,文字洗练,说理透彻,意境优美,结构精巧,经百代而不衰,永葆其魅力。对于这些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一定要把它传承好,发扬光大,绝不能出现“断层”。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各方面协同配合,积极开展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如现在的美文诵读活动,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惟其如此,才能使中华文化代代相传,得以继承和发展。  美文不厌百回读。诵读美文活动,看起来是教学之事,实际也是在做着一件传承中华文化的大事。不是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国昌      2004-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