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传统文化流失 渐成“舞台上的标本”
2004年10月25日 
    
    华声报讯:新华网报道,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现象却引起专家忧虑。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侗族学者吴定国说,过去人们忙完田里的活就回家聚在一起唱歌玩乐,侗族大歌是他们别无选择的交往和休闲方式。开展旅游活动以来,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现在,不少侗族村寨的年轻人更愿意守候在自家电视机边看没完没了的连续剧,火塘边围坐歌唱的“生命历程”已经被电视和影碟所替代。
    
    与城市文化接触,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自己传统的音乐失去兴趣,侗族大歌所代表的侗族文化不再是年轻人的必然选择。现在,侗族大歌的流行区域不到1000平方公里,流行区域总人口不到10万。吴定国说,依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和“集体展演”作为主要传承方式的侗族大歌,生命力旺盛在于不可断裂的代代相传和人心所向的民间习俗,一旦失去有文化认同感的传人和唱歌互动的民风,将可能在几十年时间里“烟消云散”。
    
    吴定国认为,民族文化流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旅游村寨的民族音乐表演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迎接外宾的演出需要,基本形成一种“旅游文化”模式去追逐和发展。这种性质的演出增多,将导致民间传统习俗的减少以至消失。
    
    例如,侗族大歌由于失去了其生存的环境,其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养心”变成了“谋生”的工具,从“活在民间的有生命的音乐”变成了“舞台上的标本”。同时,由于一切服从于经济的原则,现在变成了以外族人的截然不同的欣赏角度来引导侗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将可能最终导致侗族特有传统的逐渐丧失。
     
   2004-10-25
【浏览499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