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打造世界最大官窑遗址博物馆/陕西凤翔常青大型周秦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2004年10月14日景德镇打造世界最大的官窑遗址博物馆      新华网南昌10月14日电(记者李兴文 张敏 肖红)为促进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历史文化内涵的积极发掘和有效保护,景德镇市拟建世界最大的官窑遗址博物馆,尽可能保护遗址地段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原真性,通过对御窑历史遗迹、遗存的展示,  再现景德镇制瓷业辉煌的历史。目前该馆的设计规划工作已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完成,设计规模与档次可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相媲美。      据景德镇市文化局文化产业科科长汤亚凡介绍,该御窑遗址博物馆由遗址区、博物馆区、历史街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2.7公顷,拟投资5000万元,主要保护对象为窑炉遗址、瓷片埋藏与堆积方式、典型地层、衙署遗址、作坊遗址、古树名木、传统民居、传统商铺及相关陶瓷遗迹等。为防止偷盗,在遗址区和博物馆的重点区域,将安装先进的振动感应器,周边和博物馆内外还将设置红外线围栅报警装置、录像装置,并由中控室统一监控和管理。      为改变人口密度偏高的现状,景德镇市将对历史街区的居民进行搬迁。此前为保护御窑遗址,位于遗址保护区域内已有50年的景德镇市政府机关及18家政府工作部门整体搬离了原址。根据规划,整个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将分三个时期完成:在2005年前完成龙珠阁北的考古发掘工作,启动遗址区的考古发掘;在2008年前,在遗址区完成对瓷片、窑炉、衙署建筑、作坊道路等遗存遗迹的全景揭示;在2015年前,配合学术研究和街区改造,完成对历史街区的考古勘察和重点发掘工作。      官窑也称御窑,是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景德镇官窑集中了从元代至清朝历代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烧造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据文献记载,每100件成瓷仅有4件能入宫使用,而绝大多数瓷器次品、试制品和贡余品都必须被集中砸碎后埋藏入官窑范围之内,以禁绝流入民间。20多年来,文物考古部门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埋藏落选的贡品、遗址等大量官窑标本,修复了数以千计的官窑珍品,有一批被誉为“绝世孤品”的瓷器和文物遗存面世,震惊中外。   陕西凤翔常青大型周秦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新华网西安10月14日电(记者边江、冯国)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联合组队,自去年10月份以来,配合重点工程建设对陕西省凤翔县常青乡一处大型周秦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基本结束,其重大考古发现为寻找秦早期都邑"汧渭之会"确切地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  资料。      这处考古发掘地点位于凤翔县城西南15公里的常青乡孙家南头村,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共发掘清理历代古墓葬近200座,其中共有先周、西周墓葬37座,秦墓100余座,并发掘与墓地相关联的先民聚居遗址350多平方米。      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墓内殉人和陪葬车马坑等情况,将此次发掘的秦墓大体分为四等。其中形制最大、等级最高的M191秦墓,墓口长8米、宽5米,墓深11.5米。葬具为木质二椁一棺,墓主头向西,为直肢葬式。外椁与内棺西端空档处有一放置随葬品的头箱,箱内一侧堆有马骨,椁外北侧有一条殉狗。墓壁四周距墓底约2米高处,南北各2、东西各1共6个壁龛中各有1个殉人,均为屈肢葬式。该墓随葬器物以铜礼器为主,有铜鼎6件、铜簋4件,另有铜壶2件,铜甗、铜盘、铜匜、铜盂各1件,均无铭文;另有随葬陶罐等。墓主人佩带短铁剑和一些小玉饰。初步推测这是一座春秋时期秦国的大夫级贵族墓。该墓右前方有一个车马陪葬坑,坑长12米、宽5.8米,坑内共有3组木车、10匹真马,每组车下方有一个长方形竖穴坑,坑内有屈肢葬殉人。与此等级相近的M126秦墓,出土的铜礼器为五鼎四簋,其陪葬车马坑内为6马2车。      M160是等级低于上述两墓的贵族墓葬,葬具为二椁一棺,墓主为直肢葬式,墓底周边有二层台,有两具屈肢葬式殉人。出土随葬品有铜鼎3件、铜簋1件,另有铜铃、漆器、陶罐、石圭、玉璧、蚌扣等。陪葬车马坑内有一辆木车和牲畜,车下坑内有一屈肢葬殉人。等级再低一档的有3座秦墓,墓主均为仰身屈肢葬式,墓室内有殉狗、牛骨,出土随葬品有铜鼎(各2件)、铜铃、铜削、铜带钩,另有陶鼎、石贝、玉环等。此次发掘出等级最低的秦墓,随葬品只有陶罐、陶豆、石圭等,未出铜礼器,墓室中有殉狗、羊骨,随葬器物大多放置在头箱中。      考古人员经过初步研究认为,孙家南头秦墓的上限年代为春秋早期晚段到春秋中期,其下限年代当在春秋末期,说明该墓地曾有过一定时期的延续,这为研究周秦文化的关系特别是早期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所秦汉室主任田亚岐副研究员说,该墓地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为寻找秦早期都邑之一的"汧渭之会"提供了重要线索。秦人自西而东迁徙过程中,历经八迁共有九处都邑,即西垂、秦邑、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和咸阳。学术界对"汧渭之会"的确切地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