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还母语“主人”的地位
2004年10月13日


   专家学者在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上各抒己见

    当下,网络语言、西化语言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口头、笔下;相对而言,我们的母语——中文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保护母语的纯洁?母语教育应该向何处发展?日前,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的250位作家、学者以及海内外华文教育专家,围绕中国母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母语不仅仅是工具
  
    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中玉认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呀呀学语到生命结束,一生都和母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求知、生活、工作、事业、与人沟通、与人共事、表达观点……都离不开作为母语的语文。但是母语不只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一门丰富深刻的综合性学问。以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太注重它的工具性,近几年才逐渐转向“通过语文教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上面来,这也是下一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语文教育应融入生活
  
    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刘国正在发言中提出,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文”与“道”的矛盾。片面强调“道”(思想道德教育)或者片面强调“文”(语文教育),不是使“道”成了空洞之道,就是使“文”成了单纯的技术训练。即便是“文”与“道”能够兼顾,也往往是两张皮。症结何在?主要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和生活联系的密切性。“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运用语言的工拙利钝,不完全取决于基本功是否扎实,还受到生活需要的迫切性及激情所左右。只有立足于生活的语文教育,才能实现扎扎实实和生动活泼的语文效果。
  
    还母语的“主人”地位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曾经在学校课程里排行“老大”的语文,如今地位一路下滑,几乎可有可无。与此同时,学生外语学习的热情却是一路高涨,校内校外两头皆红。我们不得不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这种“西语霸权”对母语教育的侵袭。母语教育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的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还有一个要关注的现象是:在现有的语文教育中,大量阅读被习题操练所取代,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究竟是“育人”还是“育分”?
  
    通晓《康熙字典》未必是文学家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叶辛认为,语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而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你通晓整部《康熙字典》,不代表你就能成为文学家;你受过大学语文教育,不意味着你的创作水平就一定高于那些中学生。语文与文学之间存在沟壑,跨越沟壑的过程就是领悟人生的过程,也才具备成为文学家的可能。但是成为文学家之前,你的语文基础却须打好。试想,通篇文章语句不顺、别字连篇,怎么成得了文学家。
  
    “道”说重于“言”说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提出,传统语文教育中试图把学生培养成“语言学家”的倾向需要纠正。在掌握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应该转向语文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即语文教育的“道”说。如果我们只是在课堂上学会对某一文化作品进行单纯的语言肢解,那么我们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母语精髓。道理很简单,当我们用翻译软件去翻译宗教、哲学、文学等作品时,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断裂的字,但无法获悉字里行间真正的含义。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姜小玲

【浏览535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