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书名不坏读者不爱?图书媚俗:变坏容易变活难
2004年10月08日
 
     南京/许天飞

     图书媚俗,变坏容易变活难 

    “书名不坏,书商不卖,读者不爱”的“做书”逻辑,让出版商们连名家的作品也不放过,于是《有了快感你就喊》、《美人赠我蒙汗药》这些以“性”为卖点的书名就出世了。 

    不过,这些仅看书名就可知是否少儿不宜的书比起下面这则新闻里的书来可就要好多了:据10月5日《扬子晚报》报道,赵女士的儿子国庆期间买回的书中有一本《秀逗古诗》,其中的古诗被“秀逗”得满纸荒唐。唐朝诗人李贺的名篇《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配的是这样一幅图:两名年轻女子手捂酥胸,头发凌乱,旁边则是两个男子抱头鼠窜。图中还有现代感十足的嗲语“你们文盲嘛?上面明明写着女浴室,不认识字吗?”一向听话的儿子第一次和赵女士发生了争吵,质问她:为什么出版社出的正规书不给他看? 

    和“坏书”相比,出版社出的正规书代表着“对”,是可以用来学习和模仿的。如果祖国的未来们总是看到这样或者更差劲的书,后果不堪设想。图书业的生存不应该以此为代价!“包装与营销的需要”,“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中国图书业对此给出的两种托辞。 

    事实上媚俗促进图书业的发展了吗?2003年,全国库存的图书有350亿册之巨,其中占相当比重的是不良资产。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没有占全国图书总销量71%的教材和教辅类图书支撑大局,中国的图书业早已一败涂地。图书业面临生存困境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媚俗来拯救局势,或者用媚俗来遮掩局势,制造虚假繁荣,在市场淘沙的过程里,充其量是一种自欺欺人。 

    图书媚俗,变坏容易变活难,“××一变坏就有钱”也不应是图书业人士想的逻辑。实际上媚俗不仅没对我国图书业的发展带来好的影响,反而给图书业的发展制造了很难抹去的硬伤。在图书业没有出现媚俗倾向之前,书在人们心中的品牌形象是完美的,它代表着高雅、正义、科学、真理、权威。书的媚俗化使书在读者心中丧失了其原本美好的品牌形象,同样失去了品牌形象的还有那些出版社。书的购买者往往是真正具有消费能力决定权的成人,只有当书是具有独特品质的消费品时,消费者才会选它。如果要媚俗,那消费者又何必一定要选书呢?央视《读书时间》每次改版都是在媚俗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最终连生存的空间都丧失了。与各个读书类节目黯然下马相反,河北电视台的《读书》栏目却很受欢迎,还被安排在每周一晚上的8点黄金强档。该栏目主持人周晓丽谈到《读书》时说,符合口味不等于迎合口味,一味地迎合只能使节目走向低俗。这可以给图书业太多启发!


    来源/江南时报

    2004-10-08
 

【浏览619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