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举行“中国·荥阳首届郑氏文化节”/西安发现隋朝灞河桥遗址
2004年10月05日河南将举行“中国·荥阳首届郑氏文化节”     中新社郑州十月三日电(记者朱晓娟)中国·荥阳首届郑氏文化节将于十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在河南荥阳举行,目前已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郑氏华人报名参加。 “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荥阳是郑氏的发源地,公元前八0六年,西周末期,周宣王姬静把同父异母的幼弟姬友分封到陕西华县的咸林之地为郑伯,谥号郑桓公。后其子武公掘突将郑国东迁至以现在荥阳为中心的地区。郑国被韩国兼并后,郑桓公的子孙遂以国为姓,郑氏也由此开始。目前,全球共有一千二百万郑氏后裔。郑氏客家人的门额上一般都写有“荥阳衍派”,有宗祠的必曰“荥阳堂”。在泰国郑氏宗亲总会,连会歌都是“荥阳颂”。郑氏客家人对故土有浓厚感情,自一九九0年以来,海内外郑氏宗亲一点六万多人先后到荥阳寻根谒祖,兴办实业。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寻根、联谊、交流、发展”为主体,以“天下郑氏热爱荥阳,荥阳服务天下郑氏”为主旋律。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郑氏宗亲一千多人参加盛会。在首届郑氏文化节期间,将举行开幕式、海内外郑氏寻根谒祖仪式、《郑氏族系大典》第一部颁典首发式、郑氏文化和荥阳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郑公杯”书画展、郑氏文化园启动和经贸洽谈会等活动。   雨水冲刷露“真容” 西安发现隋朝灞河桥遗址  
  中新社西安十月三日电(冽玮张珂)来自文物部门的消息:今年“十一”期间,沉没于泥沙一千多年的隋朝灞河桥遗址经雨水冲刷露出“真容”。目前西安有关部门已对这座古桥实施全天候保护。 据史料记载,灞河上建桥始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王莽地皇三年(公元二十二年),灞桥水灾,改名为“长存桥”。这次被水冲露出的灞桥为隋桥,建成于隋朝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因在原灞桥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 据介绍,古代长安人送别亲友,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因往来迎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断魂桥”、“消魂桥”。每逢早春,柳絮飞扬,犹如漫天飞雪,遂有灞柳风雪之誉,此后成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据了解,一九九四年八月,西安的考古工作者在东郊发现了有三个桥礅的隋朝灞桥遗址,后被列为中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回填保护。此次发现的遗址新增至十个桥礅。位于灞河正中,均为青石衬底,迎水面龟头高昂,青石之间以铆钉连结,每个桥礅宽约三米,桥礅与桥礅之间间隔六米,东西横跨灞河约八十多米长。(       2004-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