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同胞上海新天地 - 中国是另一个华人世界
马来同胞上海新天地  2004-10-03  ● 黄绮芳
 虽然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在上海,根据多次新加坡人聚会的情形,以及新加坡社群的反映,本地旅居上海的非华族同胞还算少见。
几经打听,上海特派员黄绮芳找到了三名在上海工作的马来同胞。他们说,语言不通可以学,上海的回教餐馆多的是,关键在于你用什么心态走出去。 原来中国完全是另一个华人世界 倪思源(Nizam, 36岁) 从小在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土生土长,倪思源以为自己对华人再熟悉不过了。多年在英国和美国念书和工作的经验,更让他觉得各地华人都差不多,只是口音不同罢了。 他没想到,中国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我以为中国和新加坡差不多,是亚洲华族文化。况且我在新加坡有那么多华族朋友,要适应这儿的环境应该不成问题。” 他两年前第一次到上海,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街道上熙攘拥挤的人群、马路上脚踏车和汽车交错,全让他看傻了眼。 他说:“这里的文化不同、食物不同、人们沟通的方式,甚至是交通方式等很多东西都不一样。” 倪思源是法国通信公司阿尔卡特(Alcatel)调派到上海合资企业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研发工程师,负责向当地职员传授技术的工作。虽然说外来专才往往会受到东道国的礼遇,本地人的客气让倪思源感到安心的当儿,却也带来了烦恼。 倪思源毕业于苏格兰斯特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后来到美国工作,早习惯英美“直肠直肚”的交流文化。 来到上海上班初期,最令他感到头痛的就是开“脑震荡”会议的时候。研发工作讲求集思广益,开会时却没有人肯发言。 他说:“他们不敢看我一眼,也不敢说话。跟他们说话,也不知道他们听明白了,还是听不懂。”....(更多内容,请参阅《早报星期天》印刷版)          早报网 2004-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