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30日  将中华文化存续于海外——访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戴小华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戴小华 
    华声报讯:9月29日,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国庆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巧遇享誉海内外华人文学界的著名作家戴小华女士。          在马来西亚,提起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1986年,戴小华以一篇《阿春嫂》荣获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散文奖,从此步入马来西亚文坛。1988年,她以九集电视文学剧本《沙城》一举成名,奠定了在马来西亚华人文坛的地位。她不仅是一位多产作家,还是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和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          谈及出席此次国庆招待会,戴小华显得异常高兴。五年前曾被邀请出席建国50周年庆典的她表示,尽管每年都会回来看看,感受“跳跃式”发展的中国,但今年不仅是马中两国建交30周年,而且今年国庆紧接中秋佳节,能再次获邀参加庆典“非常激动,非常特殊”。          或许是因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缘故,戴小华的话锋总是不自觉的便转到了华文文学和华文教育。          她说,在海外,华文文学、华文教育最完整的当属马来西亚。这一方面因为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每个民族都享有母语教育的权利。从小学到大学,马来西亚在当地华侨华人的推动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不仅有着60多所华文中学,更有多所大学设置了中文系。          另一方面,“正是有了很好的华文教育,所以华文文学也做的非常好,两者是唇齿相依的”。当地华侨华人都非常热爱中华文化,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困难,都坚持将中华文化存续于海外。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文学推广过程,华文文学在马来西亚这片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土地上已结出硕果,在文学多样化、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好,近年来,马来西亚前往中国留学的人逐渐增多,中国也有很多人选择到马来西亚留学。这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认为,通过教育互动,通过年轻人的交流,两国之间关系会更加密切。     
    记者:张勇     2004-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