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孩子2005的“新年新愿”竟是一句话
2005年01月04日

  新年之际,《文汇报》记者在上海的一些学校,围绕学生的“新年新愿”进行了专题采访。结果发现,“教师的鼓励”竟成了许多中小学生的共同期待。上海同济中学的一名学生则呼吁:新年钟声即将响起,我们就要面临高考了。此时此刻,我们要向老师说一声“给我们鼓励吧”,这会给我们以强大的力量。(2004年12月31日《文汇报》)  

  “给我们鼓励吧”,这是多么普通的一个要求啊,然而,它却成了这么多孩子的“新年新愿”。这样的调查结果未免有些让人心酸!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这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吗?翻开报纸、杂志,按成绩排位,分快慢班,对“后进生”的冷漠和苛刻,语言暴力,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校园的“软暴力”行为,给这片纯净的土地抹上了令人忧伤的记忆。 

  我还清晰地记得,2004年11月15日,“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许,有些“语言伤害”不是教师们故意所为;也许,这些“语言伤害”在大人们眼中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中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无法拿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成人相比。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社会、人际交往以及自我的认知还很模糊,他们的内心世界是脆弱和微妙的,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暗示,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潜在效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陪伴他们的大多是责骂和批评,甚至没有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鼓励。也许老师们会说,责骂也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可仔细想想:语言暴力只能让学生感到受伤,进而沉沦;而一句鼓励却能给予学生“强大的力量”,两相对照,教师们到底该选择什么呢?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材,而不仅仅是让“学优生”成材。人无完人,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否则,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笔者真心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牢记学生的这一“新年新愿”,并从新年的第一天开始,少一些讽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少说一些“暴力语言”,多说一些“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到老师的认同和鼓励。我想,一个小小的鼓励,对于所有的老师而言,应该都不算是一件难事吧?
 
    来源/红网  

    作者/刘克军 

    200-5-01-04

【浏览495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