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柏林单打独斗 顾长卫:得到什么奖都应该
2005年01月04日    全世界最著名的三个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又一次公布了最新的名单,而目前华语电影中,参加“金熊”“银熊“主体竞赛单元的只有顾长卫的《孔雀》,而《可可西里》等两部片子只是参加青年论坛,对于这部电影正式参赛柏林的消息,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导演顾长卫。   能否拿奖要看机遇  记者:顾导演,你好,首先祝贺你的电影《孔雀》正式入围柏林电影节,自从《红高粱》获得了金熊奖之后,对于很多电影人来说,这个电影节已经成为了很多电影人走向国际影坛的标志,你对这一次入围有什么样的心情,你个人觉得奖项重要还是观众重要?  顾长卫:从《红高粱》获奖到今天,已经过了15年了,当时我还是《红高粱》的摄影师,今天却以导演的身份参加了角逐金熊奖,要说心态的变化,我觉得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能够得奖自然是对电影本身更大的肯定,但我觉得尽管奖项和观众都非常重要,但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观众。如果观众不认可,即使得到奖项,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影片。  记者:你现在被称为是中国第一摄影师,你的很多作品像《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很多获得了国际大奖,而你的第一部导演作《孔雀》会不会在这一次柏林电影节中获得“金熊奖”?  顾长卫:其实能不能得奖,我觉得有时候有机遇和运气,我觉得对于《孔雀》来说,得到什么奖项都是应该的,因为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影片,但我希望观众还是自己进去观看了之后再评价,我不想为自己的电影做广告。  记者:你自己是怎样看待柏林电影节的,它在你心目中有什么样的地位,有没有想到过如果在这个电影节中没有得到奖项?  顾长卫:坦率的讲,我已经不是刚出道了,也不需要某个大师或者某个电影节来得到肯定,因此我觉得我只是希望《孔雀》有一个好运气。  不想迎合外国人的审美  记者: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进军国际电影节?  顾长卫:当时真的没有想到要进军国际什么的,因为对我来说,我只是想拍摄一个中国人看的电影。实际上对我来说,我知道外国人眼中的好电影是什么样,但我不会为了外国人的爱好去拍摄电影。《孔雀》是一部拍摄给中国人看的电影,更具体一点说这部电影是自己对那个时代的回顾。  记者:你觉得这部电影能够真正打动观众的是什么地方?  顾长卫: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是一部“心灵史诗”,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但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一种个体的命运,因此放到其他的历史背景中也是可以的。这部电影是对这些个体的一种致敬,是透过电影带我们回到了那样的一个时代,我觉得这是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  记者:在这部电影中,你用了很多没有知名度的演员,特别是电影中的女主角张静初,有人认为她已经成为了章之怡之后又一位有实力冲向国际影坛的演员,拍摄完了《孔雀》之后,这个演员被徐克、吴宇森等这样的大导演看中,你怎么评价张静初的表现,能不能预测一下她的未来?  顾长卫:我觉得我们遇到了这样的一位演员是幸运的,而她遇到了《孔雀》也是幸运的,在这部电影中,她很出色地完成了整个内容,我相信她会成为国内的又一个巨星。在这部电影中,不仅仅是女主角非常出色,我觉得几个主演都圆满完成了任务,包括几个配角都非常出彩,是他们让这部电影更加的出色。对于演员的挑选,有人挑选的是明星,但我觉得条条道路通罗马。  努力远离众多名导  记者:在华语电影中,或许没有一个摄影师和这么多的大腕合作,而且合作后获得了这么多的电影奖项,但因为合作很多,这部电影中会不会带有《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或者是导演陈凯歌、张艺谋、姜文的影子,和这些影片有什么样的区别?  顾长卫:这些导演给了我很多学习的东西,这是我非常感谢的地方。但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离开他们,后来我就去了好莱坞拍摄电影,后来和一些奥斯卡的最佳男女主角合作,我觉得自己也在不断地前进。其实这些年,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拍摄出不同的东西,但《孔雀》出来之后,我知道就是这样一种风格啊。  记者:你觉得《孔雀》和《活着》、《霸王别姬》等这样的电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顾长卫:首先在关注人群上的不同,像《活着》、《霸王别姬》都是反映社会变迁对个人的影响,而《孔雀》关注的普通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命运,包括理想和现实中的距离,这部电影显得更加朴素。  记者:柏林电影节将在明年2月开幕,你和剧组在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顾长卫:我们正在做一个德文版的,因为已经有了英文版,目前前去参加的人员,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董卉     2005-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