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生火取暖 雍正文物险些送入火炉(图)
2004年12月23日
 

册子主要记录着雍正年间刑部办理的各种案例。

    主要记录刑部典型案例 有可能为皇帝御笔

    前天下午,家住朝阳区十八里店的陈先生从邻居家火炉口前“救下”两本名为《雍正定例目录》的册子,其中记录了关于雍正年间刑部办理的各种案例。昨天,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籍部专业人士傅敏初步鉴定,这两本册子为清朝流传下来的手抄本,目前还不能排除是雍正皇帝的御笔。

    前天下午5时,陈先生的邻居汪师傅收废品回来后,发现家中取暖的炉子熄灭,挪到院子中准备生火,随手拿起刚收来的旧书打算重新生火。“我当时在院子里闲逛,看到他手中拿着两本发黄的册子正往火炉中送。”陈先生平时喜欢去潘家园旧货市场看古玩,对此也有些心得,他感觉这两本册子有些历史,于是赶紧上前夺下了两本书。“再慢一步,就被烧成灰烬了。”两本册子的封面呈土黄色,用粗线订装,因封面左上角被虫蛀出许多小窟窿,书名已不完整。书的第二页上竖排写明:雍正定例目录刑部三之四,雍正定例目录刑部四之五。《刑部三之四》中记载了监狱、越狱、劫囚等12个目录,《刑部四之五》则分用刑、遣配等11个目录。定例中以雍正自己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我”记载了各种典型案例及处理办法。汪师傅告诉记者,当天他去玉泉营收废品,正巧有户人家搬迁,将一堆旧书卖给他,这两本书就是夹在其中一同卖过来的。“小陈出300块要买下来,我想这东西应该挺值钱,最后500块钱卖给了他。”

    昨天下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籍部傅敏看过这两本册子后,认为这两本册子是清朝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本,至今有上百年历史。由于手抄本数量极少,所以较刻本更为珍贵。定例中记录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文中以雍正自己的口吻记事,可能是大臣整理出的皇帝话语,但文字上有些地方较潦草。此外,也不能排除是雍正亲笔,要做最后的判断还要对定例进行进一步研究。

    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张燕 张斌 摄

    2004-12-22

【浏览780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