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4日 校园暴力最近时见报道,如“西安女生遭裸体殴打 ,被仙人球扎胸部” ,“浙江近9成中小学生受过校园暴力 ,性受害者近2成 ”,而今校园暴力,不仅是单纯的个体对抗,“校园江湖”也开始大行其道。《兰州晨报》记者深入校园,通过一位“学生老大”的自述,进一步解开了“江湖”这个暗疮,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思考。(见《兰州晨报》11月23日报道)  由于主体的特殊性和事件的高发性,校园暴力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专家们也深刻反思了产生的原因,但紧紧停留在口头上还不行,关键是行动起来,就解决之道进行探讨!  首先,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疑,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一个充满打骂声的失和家庭,很容易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一种极端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有不少家长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轻德育,很少甚至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理解与尊重。据说现在教育界有一种5+2约等于零的说法。也就是说,孩子在学校受到5天的教育后,2天在家里几乎没有受到家庭教育,甚至连在学校受到的5天教育都白搭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不少孩子通过不正常渠道寻求解决青春期困惑的手段,由于接触到一些诸如暴力等阴暗的东西,就像《新警察故事》里的少年一样,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心里,暴力事件反而成了正常现象。因此,预防校园暴力首先要抓好家庭教育,家长应当积极履行好监护责任,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  其次,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校园暴力时有发生,说明校园文化建设的弱化,学校对于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校园江湖的产生不仅仅是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家长、学校都看重学生的成绩、升学率,少数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容易被老师疏远,使许多孩子认为在学校里受到歧视,使他们在校园里得不到关爱以至于走向极端,报复社会、报复校园。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让他们认识到暴力事件的违法性后果和带来的伤害,触动他们心灵的最深处,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及民主和法制文化建设中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避免违法性暴力事件的发生。  再次,关键在于引导。在校园暴力的滋生过程中,社会不良影响扮演了“帮凶”角色。从打打杀杀的电影画面,到黑社会称王称霸的电视镜头;从渲染暴力的小说杂志,到追求轰动性新闻的大小报纸,都曾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留下不良纪录,为他们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中小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不良的社会影响,给他们带来的江湖习气和暴力崇拜现象日趋明显,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成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  大多数有暴力倾向的中学生并不认为他们对同学实施暴力是犯罪,甚至将这种暴力行为作为会令人刮目相看的一种能力。中小学是学生心理变化较大的时期,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萌芽的。因此,如果教师及家长在这个时期采取及时而得法的教育引导,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公正的氛围,逐渐引导、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夏青文      2004-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