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华侨子女远涉重洋广州学汉语
2004年11月24日 
    
    华声报讯: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认为,不让自己的孩子了解中国文化“说不过去”当“外语旋风”越刮越热时,有这么一群“外国人”,从十来岁的少年到海外毕业的大学生,不远万里来到广州,为的就是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据羊城晚报消息,他们中,大部分是黄皮肤、黑头发却满口“洋文”的华裔青少年。受父母之命,或为寻根问祖,或为谋得一份好工,辗转回到祖国,从简单的拼音字母和一笔一划的汉字“白手起家”。会多国语言就是不会讲中文
    
    在广东省侨办唯一的华文教育基地——广州华侨中专,就有几十位“特殊”的学生。这群回国学中文的华侨孩子来自委内瑞拉、泰国、老挝、印尼等国家,大都是从小生长在国外,几乎没有一点中文基础。他们要边花时间学习汉语,边修财会、计算机、机械等专业。
    
    来自柬埔寨的庄友杰是个唯一的“例外”,他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柬埔寨话、广东话、英文等都琅琅上口。庄友杰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柬埔寨华裔,9岁时,一直念念不忘“祖国家乡”的父亲,“逼”着他走进了金边的华文学校,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初二时,父亲病逝时留下遗愿:希望他能回到广东老家深造中文。庄友杰凭着勤奋,赢得加拿大华社提供的奖学金,两年前回祖国留学。庄友杰现在攻读数控专业,他说,在柬埔寨掌握汉语就有更多工作的机会,他们班里就有6个柬埔寨青年。汉语成为唯一共同语言
    
    来自委内瑞拉的冯赛莹,刚满17岁。她即将完成两年的中文课程,准备毕业回国。“1998年我第一次来中国,当时跟妈妈、哥哥一起回到恩平的家乡。”让她最为尴尬的是,第一次回到老家却听不懂热情的乡音。
    
    冯赛莹用“夹生”的汉语说,中国强大了,华文应用越来越广,学会中文有百利无一害。于是,15岁的她,高中还没毕业就只身来到广州读汉语班,接受为期两年的华文教育。冯赛莹说,现在由于学校不分级别,只按生源地收编成班,所以即使是同一个班,大家的华文水平参差不齐,年龄也相差很远,最大的22岁,最小的才12岁。经过两年的学习,冯赛莹的中文虽然还有点艰涩,但已能表情达意。她悄悄地告诉记者,她学好汉语的秘笈,就是在汉语上标注西班牙语!
    
    冯赛莹说,学校里还有许多来自柬埔寨、老挝、印尼等国家的学生,俨然一个小小“联合国”,中文反而成为大家唯一的共同语言。华人子女不学中文怎么能行
    
    梁汉伟是委内瑞拉华人,正是他,首次把委内瑞拉华侨子女带回广州学汉语读古书。“祖国强大了,我们在国外觉得很有面子。在委内瑞拉,很多老外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子女都不会写祖国的文字,说中国话,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梁汉伟说,很早以前,委内瑞拉华人社会中就存在着这样的呼声: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保持中国血统,把孩子送回国读书去!但当时并没有中国学校在委国招生,大部分家长都“不得其门而入”。于是,曾当过中学教师的他,决定主动与国内学校联系,组织这些“香蕉仔”回国读书。几经周折,2002年9月,他带着首批30多个学生来到广州。
    
    “一开始,委国的部分家长不了解情况,还以为国内一直是解放前后的光景,不敢将子女送回来读书,现在不一样了,学生能够用中文给家里写信问候父母,尊敬长辈,家长们都很满意。”梁汉伟笑着说。
     
    来源/华声报

    2004-11-24

【浏览1173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